在日常的生活中,總免不了會發(fā)生一些不愉快的小事。其實,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有一定的責任。學會寬容禮讓,包容對方,就能夠讓事情得到滿意的解決。反之,則會讓這件小事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后不僅傷了和氣,還讓自己焦頭爛額,筋疲力盡。
遇到小糾結(jié)的時候,先冷靜思考三分鐘。在這三分鐘里,你會對眼前的情況有個更清醒、更客觀的了解,然后再去做決定。切不可還在氣頭上,就不計后果地與對方發(fā)生糾纏和爭吵,那樣只會兩敗俱傷。
我國民間流傳著一個“六尺巷”的故事,說的就是包容禮讓的道理。清朝康熙時候,朝中有兩位大臣,他們都來自安徽桐城。一位是宰相張英,另一位是姓葉的侍郎。兩個人一起在朝中做官,又是同鄉(xiāng),所以交往甚密。有一次,張英接到了老家來的一封信。信中寫道,張家和葉家是鄰居,最近都要建新房,因為地皮的問題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所以吵得不可開交。張家依仗著張英在朝中做大官,所以氣焰囂張。希望能讓他出面,把地皮分到自己家里。
張英看了信,想了想,便提筆寫道:“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边@封信的意思是告誡家里人,遇到這種小事應該學會互相體諒,而不是為之糾結(jié),爭執(zhí)不休。長城萬里,今天仍然完好無損,可是誰又能看見它的最初修建者——秦始皇呢?張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張英的意思,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羞愧,所以主動把房屋向后退了三尺。隔壁鄰居看到張家人這樣做,也為自己的不體諒感到臉紅,于是也把房屋向后退了三尺。這樣一來一去,就形成了一條新的六尺巷道。而這件事,也在當?shù)貍鳛槊勒劊蠹叶颊f,是張英的寬宏大量,讓這件事有了個好結(jié)局。姓葉的侍郎聽說了這件事之后,也更加敬重張英了。
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就像張葉兩家之間的地皮一樣微不足道。一間房子,多了三尺,少了三尺,并沒有多大的改變。如果學會相互禮讓,就能夠走出一條六尺巷道來,否則只會在這個小事情上糾結(jié)不休,不僅影響了建房的進度,還破壞了鄰里之間的感情,真是因小失大。
遇到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時,要學會忍讓。忍,并不是因為膽小,更不是無能的表現(xiàn)。而是心胸開闊的人另有一番大境界,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精力。多一分忍讓,就多一分好人緣。人們常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人脈廣泛,不僅證明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更是事業(yè)取得成功的關鍵。而那些永遠糾結(jié)小事情的人,只會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圈子里,坐井觀天。
張兵是一位事業(yè)有成的企業(yè)家,談到他的成功,是和一堂課分不開的。那是在讀高中的時候,很多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大,整日愁眉苦臉。一次月考中,張兵班里的很多同學都沒有考好。交卷之后,大家都心情低落地走出考場。接下來幾天,他們班上課的氣氛總是十分壓抑,學生回答問題也不像過去那樣積極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態(tài),班主任王老師決定給同學們上一堂特殊的課。
這天,王老師上課時帶著一瓶牛奶走進教室。他先看了全班同學一眼,然后把牛奶放在教室的水槽旁邊。同學們都不知道王老師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低著頭在座位上竊竊私語。這時候,王老師突然伸手把牛奶打翻在水槽里,玻璃瓶一下子就碎了。同學們靜靜地看著王老師,都想知道他為什么這樣做。
王老師大聲地說道:“同學們,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有同學笑了,“我又不是小孩子,怎么會為了一瓶牛奶掉眼淚呢?”王老師聽了這話,繼續(xù)說道:“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成千上萬件不順心的事情,這些事情中,有99%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它們就像這瓶打碎的牛奶一樣。如果你們不及時地認清事實,放下那顆糾結(jié)的心,就會沉迷其中,耽誤自己其他的工作。這次的考試就是一瓶被打翻的牛奶,今后你們的工作也會是這個道理。要想成就一番大境界,就不要在小事上糾結(jié)!”聽了王老師的話,同學們都重新認識到自己的目標。也正是因為這堂課,讓張兵認識到,遇到讓人頭疼的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糾結(jié)憂慮上。那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影響自己接下來的工作。
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又何止是一件事、一瓶牛奶呢?人的一生,要走的路是很長的。只有減輕肩上的擔子,才能用輕快的步伐迎頭趕上。而這些糾結(jié),郁悶,焦慮,就像是一個個的包袱,有些人把這些包袱全都背在身上,這樣又怎么能走得快,走得輕松呢?學會放下包袱,放下爭執(zhí),才能夠與好心情做伴,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
現(xiàn)代社會中,每個人所面臨的壓力都在日益增長。所以,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減輕壓力,放空心靈。讓自己的心胸像寬闊的海面一樣,風平浪靜;讓自己的思想像廣闊的天空一樣,晴空萬里。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心態(tài),才能夠在紛雜的世事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用信心和樂觀面對前進路上的挑戰(zhàn)。
學會接受不可更改的現(xiàn)實
有人曾經(jīng)問弘一大師:“人最痛苦的是什么?”大師回答說:“就是不肯接受事實?!泵總€人對自己的生活都有一個完美的構(gòu)想,都對生活抱有最熱切、最美好的期望,但是生活不可能盡如人愿,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總有一些事情難以讓人滿意,這就是生活中的常態(tài),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很多人往往難以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陷入痛苦糾結(jié)之中,尤其是那些自己無力改變的事情,常常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其實,潑出去的水,已經(jīng)沒有辦法收回了,那么不妨順其自然;牛奶被打翻了,也沒有辦法重新回到杯子里,那么就沒有必要再為此而哭泣。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是改變不了的,比如說出生和死亡,既然決定不了自己的出生和人生起點,那么不妨接受它,然后通過不懈的努力去改變自己,好讓自己擁有一個完美的終點。既然我們阻止不了死亡的到來,不妨去真誠地面對它,這樣我們就會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懂得如何去創(chuàng)造和享受一個精彩的人生。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因為遭人嫉妒而不幸入獄,當時他被判處了死刑,蘇格拉底知道這樣的結(jié)果已經(jīng)不可避免,沒有抱怨,沒有喊冤,也沒有進行上訴,只是坦然接受現(xiàn)實。當和善的獄卒把毒酒給蘇格拉底喝時,獄卒流著淚說:“請輕飲這必飲的一杯吧!”蘇格拉底聞罷,平靜而溫柔地從容赴死?!拜p飲這必飲的一杯”幾乎成為了蘇格拉底一生人格的寫照,無論面對什么樣的現(xiàn)實,他都能夠微笑著去面對,因為生活既然是不可逆轉(zhuǎn)的,那就平靜地順從它。
后人在評價蘇格拉底的時候,對他這種浪漫主義式的死法非常欽佩,試想一下如果蘇格拉底大吵大鬧,那么什么也改變不了,而且還可能遭受更嚴酷的刑罰,或者死于一種更為恐怖和慘無人道的手段之下,也許在毒酒中死去是蘇格拉底一生最完美的終結(jié)了。
做人還是要沉住氣,要懂得去接受那些不可更改的現(xiàn)實,盡管有些東西是你不愿意看到的,有些結(jié)果是你不想承受的,但是生活還得繼續(xù)進行,長時間沉浸在失望、悔恨、痛苦和無奈之中,根本就是于事無補,你沒有辦法去改變什么。既然這樣,為什么不換一種想法去面對生活,為什么不坦然去接受這樣的生活呢?至少你能夠活得更加坦然、更加輕松一些。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不幸的事,那么不妨笑著去面對,因為除此之外,我們的一切舉動都可能使事情變得更加糟糕。如果我們還有機會改變現(xiàn)狀,那么不妨也微笑著面對,因為微笑本身就具備改變一件壞事的力量。”20世紀著名的神學家尼布爾在他的祈禱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上帝,請賜給我們胸襟和雅量,讓我們心情平靜地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力量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智慧,去區(qū)分什么是可以去改變的,什么是不可以改變的?!?/p>
對于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我們當然要全力以赴,力爭做出最好的改變。但是一旦遇到那些沒有辦法去改變的事情,我們一定要保持冷靜,要用淡定的心來面對這一切,不要抱怨,不要心灰意冷,既然人生無可避免地承受這樣的挫折,那么不妨坦然去面對,既然暴風雨終將要來,那么不妨讓它來得更猛烈一些。接受事實是我們了解社會,使我們體驗生活的前提,也是我們創(chuàng)造幸福的前提,這并不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是一種對生活認真對待的態(tài)度。
有個話劇演員叫波爾赫德,她曾經(jīng)在戲劇舞臺上叱咤風云50年,堪稱常青樹,她的名字更是被全球觀眾所熟悉。不過在她71歲的時候,卻突然破產(chǎn),更要命的是她在橫渡大西洋的旅途中摔傷了腿,引發(fā)了靜脈炎,為此將不得不切除部分的腿。
醫(yī)生看著這位潦倒的老藝術(shù)家,不忍心將切除腿的事情告訴她,可是當波爾赫德得知真相時,非常平靜地對醫(yī)生說:“既然沒有別的辦法,那就選擇接受吧!”手術(shù)那天,所有的人都心情沉重,但是波爾赫德卻高聲朗誦著戲劇里面的臺詞。有人問她是否借助臺詞來安慰自己,波爾赫德?lián)u搖頭:“不,我是在安慰醫(yī)生和護士,他們太辛苦了?!辈柡盏鲁鲈褐螅z毫沒有為腿上的缺失而苦惱,反而重新投入演出,此后又在世界各地演出了七年。很多人對于波爾赫德的生活狀態(tài)感到驚訝,她卻說:“我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就行了?!笔聦嵣希绻柡盏虏荒苋淌芷飘a(chǎn)和手術(shù)帶來的傷害,那么她也就無法重新獲得新生,她的人生也許會在悲慘中結(jié)束。
生活就是這樣,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認真去面對,既然發(fā)生了,既然沒有辦法去改變,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接受它,用最淡定的心態(tài)去面對它,不要為之糾結(jié),不要為之煩惱,不要因它而煩惱,不要因它而困頓。做人需要一顆淡定的心,需要更為寬闊的胸懷,生活中有陽光,也必定會有陰風和暴雨,我們既要迎接陽光,也要懂得去承受陰雨的打擊。逃避不了的,就去坦然面對,改變不了的,就要主動去適應和迎合,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真正被生活束縛住。如果我們不能忍受外在的打擊,不能面對外來的壓力,那么最終可能會輸?shù)酶鼞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