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努力適應無法改變的環(huán)境
珍子是日本人,她們家世代采珠,她有一顆珍珠是她母親在她離開日本赴美求學時給她的。
在她離家前,她母親鄭重地把她叫到一旁,給她這顆珍珠,告訴她說:“當女工把沙子放進蚌的殼內(nèi)時,蚌覺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無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抱怨,讓自己的日子很不好過;另一個是想辦法把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處。于是蚌用營分把沙子包起來。當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時,蚌就覺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異物了。沙子裹上蚌的成分越多,蚌越把它當做自己,就越能心平氣和地和沙子相處?!?/p>
母親啟發(fā)她道:蚌并沒有大腦,它是無脊椎動物,在演化的層次上很低,但是連一個沒有大腦的低等動物都知道要想辦法去適應一個自己無法改變的環(huán)境,把一個令自己不愉快的異己轉變?yōu)榭梢匀淌艿淖约旱囊徊糠?,人的智商怎么會連蚌都不如呢?尼布爾有一句有名的祈禱詞說:“上帝,請賜給我們胸襟和雅量,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力量,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智能,去區(qū)分什么是可以改變的,什么是不可以改變的?!?/p>
當你改變不了環(huán)境的時候,就要改變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若是不自量力,只會徒勞無益。與其這樣,不如讓自己適應環(huán)境,另覓他途,或許會出現(xiàn)轉機。
161接受現(xiàn)實是戰(zhàn)勝不幸的第一步
人生中總是充滿了不可捉摸、無法預知的變化因素,如果它能給人們帶來快樂,當然是好的,人們也很樂意接受這個結果。但事情往往不遂人愿,甚至有時候它會帶給人們不可預知的危機。如果人們不能試圖學會接受它,相反,卻讓災難主宰了我們的心靈,那么生活就可能永遠失去了陽光。
在人的一生中,必然會遇到許多不愉快的經(jīng)歷,有時它們是不可躲避的,而且也是無法選擇的。一位哲人說:“心甘情愿地接受吧!接受事實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p>
事情既然是這樣,就不會成為別的樣子。雖然,環(huán)境不能決定我們是否快樂,但是,我們對事情的行為反應反過來進一步?jīng)Q定著我們的心情和態(tài)度。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比自己想象的更堅強。
我們有太多愿望不能實現(xiàn),也曾失去太多珍貴的東西,我們的人生旅途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如果我們不接受現(xiàn)實,不接受命運的安排,同時又不能改變分毫事實,就會感到生活是多么的痛苦。
作為不平凡的和即將不平凡的我們,面對不可避免的事實,應該學會接受,應該學會做到像詩人惠特曼所說的那樣:“讓我們學著像樹木一樣順其自然,面對黑夜、風暴、饑餓、意外與挫折。”
一個有著多年養(yǎng)牛經(jīng)驗的人說過,他從來沒見過一頭母牛因為草原干旱、下冰雹、寒冷、暴風雨及饑餓而會有什么精神崩潰、胃潰瘍等問題。
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機會,我們就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奮斗。但是,當你發(fā)現(xiàn)形勢已不能挽回,接受現(xiàn)實,調整好心情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有太多愿望不能實現(xiàn),也曾失去太多珍貴的東西,我們的人生旅途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如果我們不接受現(xiàn)實,不接受命運的安排,同時又不能改變分毫事實,就會感到生活是多么的痛苦。
162人生不能靠心情而活,而要靠心態(tài)而活
幸福是一種來自內(nèi)心的感覺,是人精神世界里的一種超然享受。任何時候,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情況多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huán)境,把自己從黑暗中解救出來。而心態(tài)才是命運真正的主人。假如我們想要主宰自己的世界,首先要主宰自己的心態(tài)。假如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態(tài),人生必將搖擺不定,終將會與失敗為伍,與成功無緣。
心態(tài)消極的人,無論如何都挑不起生活和重擔,因為他們無法直面一個個人生挫折,成大事者離不開達觀心態(tài),即使在毫無希望時,也能看到一線成功的亮光。因為我們活得是心態(tài),不是心情。每個人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生活理念,有的人生活得很快樂,有的人卻覺得生活里到處充斥著失望,歸根結底是心態(tài)問題。
生活中總是會出現(xiàn)很多突如其來的災難,讓人陷入茫然狂躁的情緒中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可能會對生命絕望。不難看出,隨著社會的進步,競爭的激烈,人們的各種壓力增大,當這種壓力超過了某種負荷能力的時候,就會讓人出現(xiàn)偏激情緒,而這樣帶來的惡果也是無法想象的。當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盡快給自己找一個出口,逐漸排除這樣的情緒,解除這種精神壓力。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樂觀的心態(tài)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有句名言:心態(tài)若改變,態(tài)度跟著改變;態(tài)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心態(tài)表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只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我們才能每天保持飽滿的熱情。心態(tài)好,運氣也就變好了。精神打起來,好運自然來。記住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個積極地心態(tài),一旦失去它,就要學會調整。
怎樣去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不讓情緒主宰自己學習、工作、生活,不要讓壞情緒影響自己的人際關系。我們要記住首先攀比心不能太重。如果盲目攀比,就會“人比人,氣死人”。我們要時刻懷著比上不足,比下還有余的樂觀心態(tài)。其次,不要欲望太高。欲望無止境,欲望越高,一旦不能滿足,形成的反差就越大,心態(tài)就越容易失衡。想想,一個普通白領,跟明星比收入,是差得遠了,可是跟農(nóng)民工、下崗職工比,卻是已經(jīng)很幸福了。心態(tài)平衡了,怨氣自然也就沒有了。三是要學會忘記。不要對過去的事耿耿于懷,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這樣才會少去很多煩惱,心情才能舒暢。試想,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你一定非要把這些不如意都牢牢記在心里,那你的心還哪里有空隙去承載歡樂,承載幸福呢?
古人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在挫折和不幸或災難和厄運降臨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被悲觀的心態(tài)所俘虜,我們固然左右不了外部的世界,但我們可以把握自己的心態(tài)。有了良好的心態(tài),就把握住了一個美麗而安寧的世界。
163與其儲存金錢,不如儲存健康
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健康是買不到的商品,健康是最大的財富。擁有健康,才能擁有生活。擁有健康,才能擁有生命。擁有健康,才有成功的希望。
為此,終日忙碌的人們要抱有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與其儲存金錢,不如儲存健康。
其實,人的一生中應該只有兩大目標——第一是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第二是享有你得到的東西。只有聰明的人,才能實現(xiàn)第二個目標。
劉磊原來是一家著名公司的技術主管,算是高薪階層。但是后來他得了一場大病,不久由于某些原因他離開這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換了個工作,薪水減少了近三成??墒撬l(fā)現(xiàn)自己有更多時間可以陪家人聊天,和朋友外出旅游。兩相比較,他突然感悟:在許多時候懂得放棄才是明智之舉。人生并不一定需要大把的金錢,懂得適時休息,才有健康和事業(yè)兼?zhèn)涞纳?。他說,我不相信為攢錢而拼命的人,在晚年還有精力享受生活。
什么是好工作?你可能會說能掙大錢的!但是你想過沒有:你愿意加班加到倒在崗位上,壓力大到招惹各種惡疾纏身嗎?要知道,有命掙錢,沒命花錢,是一場多大的人生悲??!
人不能不工作,工作使我們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也是謀生的手段之一。但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從而放棄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放棄自己的健康,放棄自己對于美好生活的探索。這樣一來,我們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
古人云:“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guī)律,但也不是完全聽天由命。如果善養(yǎng)身心,使之健康愉快,同樣也可延年益壽。
總之,健康是條單行線,一江春水向東流,奔流到海不復回。而錢是“千金散盡還復來”。所以健康比金錢更重要。一定要健康第一,金錢第二。如果你身體健康,頭腦就會很清醒,你就能去做許多許多的事情。如不珍惜,縱有金山銀山,到時候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正如圣經(jīng)里說的:贏得了世界,卻失去了自己。不是嗎,沒有什么比健康更快樂更幸福的事了,雖然人們在生病之前不曾覺得那是最大的快樂。
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人生并不一定需要大把的金錢,懂得適時休息,才有健康和事業(yè)兼?zhèn)涞纳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