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社科心理 >看得開放得下 >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作者:牧原   |  字數(shù):4711  |  更新時間:2016-07-13 14:29:55  |  分類:

社科心理

091無邊的欲望會讓生活更累

生活貴在平衡,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不能稍有偏廢。如果過分貪婪,把握不住必要的尺度,就很容易受到傷害。

從前有個特別愛財?shù)膰酰惶?,他跟神說:“請教給我點金術,讓我伸手所能摸到的都變成金子,我要使我的王宮到處都金碧輝煌。”

神說:“好吧?!?/p>

于是第二天,國王剛一起床,他伸手摸到的衣服就變成了金子,他高興得不得了,然后他吃早餐,伸手摸到的牛奶也變成了金子,摸到的面包也變成了金子,他這時覺得有點不舒服了,因為他吃不成早餐,得餓肚子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王宮里的大花園散步,當他走進花園時,他看到一朵紅玫瑰開放得非常嬌艷,情不自禁地上前撫摸了一下,玫瑰立刻也變成了金子,他感到有點遺憾。這一天里,他只要一伸手,所觸摸的任何物品全部變成金子,后來,他越來越恐懼,嚇得不敢伸手了,他已經(jīng)餓了一天了。到了晚上,他最喜歡的小女兒來拜見他,他拼命地喊著不讓女兒過來,可是天真活潑的女兒仍然像往常一樣徑直跑到父親身邊伸出雙臂來擁抱他,結果女兒變成了一尊金像。

這時國王大哭起來,他再也不想要這個點金術了,他跑到神那里,跟神祈求:“神啊,請寬恕我吧,我再也不貪戀金子了,請把我心愛的女兒還給我吧!”

神說:“那好吧,你去河里把你的手洗干凈?!?/p>

國王馬上到河邊拼命地搓洗雙手,然后趕快跑去擁抱女兒,女兒變回了天真活潑的模樣。

追求可以成為一種快樂,欲望卻永遠都只是生命沉重的負荷。

我們常常感到活得很累,其實只是因為我們所求的太多。我們總希望擁有的越多越好,爬得越高越好,不斷地索取,心靈自然無法得到休息。

人要生存,必須有物質作基礎,但物質的索取必須有一個度。物質可以無限制地增加,但是你卻未必都能享受,家有萬貫,別人每餐吃一碗,你未必能吃十碗,別人晚上躺一張床,你未必能躺十張床。

所以,讓自己活得輕松一些吧,“清心寡欲,無所需求”,你的人生便不再“累”了。

人要生存,必須有物質作基礎,但物質的索取必須有一個度。追求可以成為一種快樂,追求太多就如同生命沉重的負荷,讓我們覺得生活很累。

092失去的同時也是在得到

戰(zhàn)國時期越國被吳國打敗后,越王勾踐淪為奴隸,失去了子民和國土的他已是痛苦不堪,在吳國還受盡了折磨,甚至給吳王當馬夫。雖然失去一時的尊嚴和臉面,但卻磨煉了他的意志和決心。后來,他臥薪嘗膽,重振越國。二十年后,打敗了吳國,并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雖然曾經(jīng)失去過尊嚴,可是換來的卻是最后的勝利。

世間萬物都是一分為二,有其利必有其弊。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可能存在的。當你遇到遺憾和失敗時,重要的是看你怎樣去面對這個現(xiàn)實。我們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腳踏實地的精神。即使前方道路是泥濘的、崎嶇的;盡管你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向前走,仍可能會摔得頭破血流。但只要你能勇敢地重新站起來,繼續(xù)地往前走,最終勝利總是屬于你的。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如果你只會一味地感傷失去,那么你將一無所有,只有有能力去享受失去的“樂趣”的人,才能真正品嘗到人生的幸福。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如果你只會一味地感傷失去,那么你將一無所有,只有有能力去享受失去的“樂趣”的人,才能真正品嘗到人生的幸福。

093適時的放手是一種睿智的選擇

一個寺院的附近有一片樹林,在樹林里有一群猴子,它們喜歡偷吃寺院里的大米。為了防止寺院里的大米被盜,寺院里的和尚發(fā)明了一種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他們把一只葫蘆型的細頸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樹上,再放入大米。

到了晚上,猴子來到樹下,就把爪子伸進瓶于去抓大米。這瓶子的妙處在于猴子的爪子剛剛能夠伸進去,等它抓到一把大米后,爪子卻怎么也拉不出來了。

貪婪的猴子絕不可能放下已經(jīng)到手的大米,就這樣,第二天,和尚們把它抓住的時候,它依然不松開爪子,直到把那把大米放入嘴中。

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許多次坎坎坷坷,都可能遭受多次人生的轉折。因為生活的實際情況總是跟我們最初的主觀意愿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需要不斷調整和轉變,而每一次的調整和轉變都意味著一次放棄,直到最終轉變到人生的正常軌道上來。但隨著生活的變化,我們都還會轉變,還會放棄,轉變不斷,放棄不斷。這或許就是人生的基本法則。放棄不等于失敗,它可以轉化為另一種成功。

放棄,是一種睿智,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放棄,對心境是一種寬松,對心靈是一種滋潤,它驅散了烏云,它清掃了我們的心房。

放棄不等于失敗,它可以轉化為另一種成功。有時候放棄是一種睿智的選擇。

094隨時給生活做個大掃除

美國暢銷書作家柯維指出:生命的進行就如同參加一次旅行。你可以列出清單,決定背包里該裝些什么才能幫你到達目的地。但是,記住,在每一次停泊時都要清理自己的口袋。什么該丟,什么該留,把更多的位置空出來,讓自己活得更輕松、更自在。

你一定有過年前大掃除的經(jīng)驗吧。當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時,是不是驚訝自己在過去數(shù)百日內,竟然累積了那么多的東西?是不是懊悔自己為何事前不花些時間整理,淘汰一些不再需要的東西,否則,今天就不會累得你連背脊都直不起來?

柯維指出:大掃除的懊惱經(jīng)驗,讓很多人懂得一個道理:人一定要隨時清掃、淘汰不必要的東西,日后才不會變成沉重的負擔。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在人生路上,每個人不都是在不斷地累積東西?這些東西包括你的名譽、地位、財富、親情、人際、健康、知識等等;另外,當然也包括了煩惱、憂悶、挫折、沮喪、壓力等等。這些東西,有的早該丟棄而未丟棄,有的則是早該儲存而未儲存。

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以至于總是沒能好好靜下來,替自己做清掃?其實,在人生諸多關口上,我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得做清掃。念書、出國、就業(yè)、結婚、離婚、生子、換工作、退休……每一次的轉折,都迫使我們不得不“丟掉舊的你,接納新的你”,把自己重新“掃一遍”。生命里填塞的東西愈少,就愈能發(fā)揮潛能。隨時給自己的生活做個大掃除吧!

人一定要隨時清掃、淘汰不必要的東西,日后才不會變成沉重的負擔。

095吃虧絕不虧,惜福才有福

人生,就是行走在得與失之間。你擁有青春的同時也在失去青春,你擁有財富的同時也在失去財富,你擁有健康的同時也在失去健康,你擁有家人的同時也在失去他們……人生沒有絕對的得到,當我們擁有時往往不會意識到這些人和事物終將離去,失去時才會追悔莫及。然而,失去也并非絕對失去,當你失去一個老友會擁有一個新朋友,你失去一份工作會收獲一份新工作,你失去一朵玫瑰會得到一朵百合,你失去的從來沒有停止,但是你也從來沒有缺少得到。每個人的人生都在不停地經(jīng)歷得與失,當你明白得失時,便能夠學會坦然面對。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不要因為得到而得意忘形,也不因為失去而落落神傷,面對得失,我們要以平常心對待,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粗氐檬?,讓人徒增幾分煩惱,不計得失,我們反而活得豁達、輕松。法師說:“同樣一個‘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二者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能夠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無限的快樂;不能‘舍’就會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寧?!眻?zhí)念于失去的東西,就不能得到放下的歡樂。

有時失去的并不代表喪失幸福,而是讓我們更好地擁有幸福。有時失去了悲傷的痛苦,我們能讓心靈走出陰霾,擁有海闊天空的明媚;有時失去貪婪的欲望,我們能讓自己更珍惜所擁有,嘗到知足的快樂;有時失去仇恨的惡念,我們能更關心身邊的人,獲得愛與被愛的滋味。所以,生活中我們要懂得失去的意義,放下對失去的執(zhí)著,就可得到內心的安詳,學會珍惜擁有的,享受擁有時的美好,生活就會更精彩、更灑脫。

既然失去是一種常態(tài),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坦然面對吃虧。不管是財富還是權勢,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實際上很多人意識不到這種斤斤計較反而是舍本逐末,不愿意吃虧,不愿意失去,注定也就無法獲得更多。真正的智者從來不會在乎表面上的吃虧,他們更注重實質性的福報。俗話說,吃虧是福,因為能夠吃虧的人,能夠坦然面對失去的人,往往擁有一顆平和心,自然就能輕松享受美好生活。

真正的聰明人不會在乎一時的得失成敗,而是善于用全局的眼光,看待整個人生。老天是公平的,它給予每個人的福氣都是相同的,唯有那些懂得惜福的人才能福澤綿延不斷。

096太安逸的生活未必是好事

禪院里的生活單調,為維持生活,僧人們每天都要干很多活。

有個小和尚埋怨生活太辛苦,每天燒水、做飯、坐禪,瑣碎的事太多。有一次,他向禪師訴苦,禪師就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個人死后,去了閻羅殿。他到了那里,看到那里生活非常安逸。這個人想:我活著的時候生活太辛苦了,現(xiàn)在我死了,終于可以享受了。除了吃飯睡覺,沒有別的事情,也不用每天辛苦地工作了,這樣的生活實在是太好了!這簡直就是天堂!

然后,他向負責人問道:“這里是地獄嗎?我實在難以想象地獄居然是這樣好!”負責人說:“沒錯,這里就是地獄!在這里你什么都不用做,好好享受吧!過一段時間你就知道這就是真正的地獄?!?/p>

這個人心想:怎么會呢!這里天天山珍海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還有舒適的床鋪,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從來沒有人管。早知道這樣,我早就不活了,活著還不如死掉呢!

于是他就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快樂得像個神仙。可是時間長了,他覺得十分寂寞和空虛,于是他去找負責的人,說道:“我每天除了吃飯就是睡覺,和豬有什么區(qū)別?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了,你還是給我找一份工作吧!辛苦點我也愿意?!?/p>

負責人答道:“這里從來就沒有工作,想要什么只要一動念,馬上就能得到,只有工作是得不到的!”那個人沒有辦法只好回去了,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又去找那個負責人,說道:“我不想在這里住了,這種生活實在是難以忍受,你還不如讓我下地獄!”

負責的人說:“已經(jīng)告訴過你了,這里本來就是地獄,你還以為這里是天堂呢?實在是太笨了!這才是真正的地獄?!?/p>

故事講完了,禪師問小和尚:“現(xiàn)在你還覺得生活太辛苦嗎?”

小和尚答道:“弟子明白了?!?/p>

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所以,人們常常會在無所事事、酒足飯飽后備感空虛。適當?shù)陌惨莺拖硎苁潜匦璧模菓撌窃谂ぷ鞑⑷〉贸晒蟆?/p>

097別讓消極的情緒成為明天的包袱

有一位心理學家,在一艘長途旅行的輪船上做了一次心理改造實驗。他建議一些心煩氣躁的人到船尾去,設想已把所有煩惱的事情全部都丟進海中,并且想象自己的煩惱事正淹沒在白浪滔滔的大海里。

后來,有一位乘客來告訴他說:“我照著你所建議的方法做后,我發(fā)覺我的心里真是舒暢無比。我打算以后每天晚上都要到船尾去,然后把我煩惱的事一件一件地往下丟,直到不再有煩惱為止?!?/p>

這真是一個奇妙的心理改造實驗。凡事不論好壞、愉快或痛苦、贊成或反對、成就或過錯,名聲或恥辱,都會來來去去。凡事都有起點,也有終點,人生本來如此。

從昨天的風雨里走過來,人身上難免沾染一些塵土和霉氣,心頭多少留下一些消極的情緒,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但如果總是背著沉重的情緒包袱,不斷地焦躁、憤懣、后悔,只會白白耗費眼前的大好時光,那也就等于放棄了現(xiàn)在和未來。追悔過去,只能失掉現(xiàn)在;失掉現(xiàn)在,哪有未來!正如俗話所說:“為誤了頭一班火車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還會錯過下一班火車。”

要想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記得隨手關上身后的門,學會將過去的不快通通忘記,重新開始,振作精神,不使消極的情緒成為明天的包袱。

為誤了頭一班火車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還會錯過下一班火車??偸潜持林氐那榫w包袱,不斷地焦躁、憤懣、后悔,只會白白耗費眼前的大好時光,那也就等于放棄了現(xiàn)在和未來。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