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愛國教育 >保家衛(wèi)國的民族英雄 > 第八章 禁煙強民——林則徐
第八章 禁煙強民——林則徐
作者:劉加臨   |  字數(shù):12316  |  更新時間:2015-03-27 14:44:00  |  分類:

愛國教育

簡述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溢號文忠,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在為官四十年中,他“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yè),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

林則徐

生平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生,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原名林天翰,字孟養(yǎng),號旸谷,嘉慶侯官歲貢生,是當?shù)氐慕虝壬?,于鄰居羅氏的地方開設書塾。而林則徐的母親陳帙,為閩縣歲貢生陳圣靈之第五女。

林賓日、陳帙夫婦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長子林鳴鶴(早夭)、次子林則徐、三子林霈霖及八名女兒。據說林則徐的名和字都有一定的講究:則,學習、效法。徐,指的是福建巡撫徐嗣曾。元撫,以巡撫徐嗣曾為榜樣的意思。少穆,石麟,據說,林則徐出生那天晚上,林賓日“夢中親見鳳凰飛”,這使他立即聯(lián)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類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為是吉兆,因此在給兒子取名“則徐”之余又給字“少穆”,“石麟”。

雖然林賓日為私塾教師,中了秀才后又可領取公糧。但家里人口眾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無以為繼。林母陳帙瞞住丈夫,偷偷以女紅這項手藝幫補家計,她也將此剪紙手藝傳于女兒,才能維持家庭生活。家計雖不用代勞,但林則徐每天到書塾之前,都先會為母親姐妹的工藝品拿到店鋪寄賣,放學后,再到店鋪收錢交回母親。貧苦的童年,使他時時注意養(yǎng)成清儉的習慣。

在科舉時代,林則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兒子能在仕宦之途發(fā)達上升。盡管家境寒苦,但是林賓日非常重視教育。由于林賓日幼時家貧,到十三歲才入書塾,常常被同學嘲笑,為免兒子和自己一樣命運,在林則徐剛剛四歲時,父親教書時便將他攜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聽學。林則徐生性聰穎,在父親的精心培育下,較早地讀了儒家經傳。七歲,林則徐已經熟練文體,在當時來說是非常早的事。

林賓日教學方法不同于一般教書先生,教育態(tài)度既講究又開明。他不只重追求學問,還注重品格修養(yǎng);不求死背,不求體罰,循循善誘,讓學生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在他教了五十年書當中,中舉或考上進士的多達數(shù)十人。

在這些學生中,最杰出的還是兒子林則徐,他八九歲時,他在書塾常常以佳作得到獎金,眼見家境依然貧窮,有人曾叫林則徐改業(yè),但林賓日不許,他認為兒子日后必飛黃騰達,名成利就。

林則徐十二歲時,孔廟召童生任佾生,經一輪選拔之后,林則徐當選任佾生,為祭祀樂舞的人員。

林則徐童年家境寒苦,但他得到開明的父親教導,還有一個溫馨的家庭,童年是非??鞓返摹`従映3B牭搅旨页燥垥r的歡笑聲,探看之下,不過是十多個人津津有味吃著豆腐。后來林家以此事來教誨子孫知足常樂的道理。

河南省永城縣知縣鄭大模有次遇到林則徐,對他文思敏捷留上了心,認為此子必成大器。

果然,嘉慶三年(1798年),林則徐十四歲時,就考上了秀才,同年,林則徐就與鄭大模之女鄭淑卿訂婚。以當時來說,進士門第出身的鄭家千金下嫁給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是件罕見的事情。

然后,林則徐就到福建著名的鰲峰書院讀書。鰲峰書院是福建當時的最高學府,入讀書院者皆非泛泛之輩。院長是出名的敢于蔑視和珅、剛直不阿的教育家鄭光策。在鄭光策指導之下,林則徐專心向學,寫有讀書札記云左山房雜錄,將諸子百家一同兼收。

入讀期間,林則徐通過父親結識了漢學家陳壽祺。陳壽祺為人憤世嫉俗,對現(xiàn)實的社會問題和官場有深刻的思考。他經世匡時之思想對林則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時與林則徐同時入讀的還有鄭光策的女婿梁章巨。兩個人少時已經交往甚頻,加上梁章巨早已接受鄭光策“經世致用”之學,加深了林則徐“經世致用”之思想,兩人同時立下“經國救世”之志。

林則徐雕像

嘉慶九年(1804年),林則徐二十歲這年,他參加鄉(xiāng)試,中第二十九名舉人。就在揭曉成績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鄭淑卿為妻,自此林則徐在鄭淑卿在世時都沒有納過妾侍,終其一生,情深不渝。

父親的諄諄教導,終于使林則徐的學業(yè)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年底,新婚宴爾的林則徐離開家人前往京師參加會試,不料卻名落孫山?;剜l(xiāng)后,由于家庭日難,他就在福州北庫巷開設“補梅書屋”開班授徒,等待下一次的會試。

林則徐的家離南宋抗金將領李綱之墓不遠,結果那里成為他和朋友聯(lián)誼之所。此后,林則徐特別游覽歷代愛國者的遺跡,感受到愛國及民族思想的熏陶,后來他和梁章巨發(fā)起修葺李綱墓地行動,又重修于謙祠墓。

嘉慶十一年(1806年)秋,林則徐應房永清之聘到廈門任海防同知書記,專責處理商販洋船來往、米糧兵餉的文書記錄。那時廈門的走私鴉片問題嚴重,歷任廈門海防同知皆是貪官污吏,外商賄賂成風,無人打擊走私。林則徐見識到鴉片問題、煙販伎倆,開拓了視野。其任內他得到汀漳龍道百齡和福建巡撫張師誠賞識,張師誠招他成自己的幕僚。他在張幕中獲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禮、樂等知識以及官場經驗,為他日后的“入仕”準備了些必要條件。

張師誠為何選林則徐為幕僚?據說,張師誠翻閱各地呈交給他的賀啟,發(fā)現(xiàn)林則徐的賀啟寫得最好。那時正值除夕,慣例都要各地官員向皇帝呈拜折。于是將林則徐召來代草拜折,途中諸多刁難,整夜在他居所外連放爆竹,又改動拜折,要林則徐重抄一遍。張師誠觀察林則徐的修養(yǎng)和態(tài)度,只見他認真謄寫一遍,深感欣賞他人品及才華,就請他納入幕僚。

張師誠位極人臣,對典章大政等政治學問均有所知,他將自己公事上的知識、權術一一傳授給林則徐,甚至他在嘉慶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鎮(zhèn)壓海盜蔡牽時,也帶著林則徐一同隨往,令林則徐間接參與鎮(zhèn)壓。張師誠事后稱贊林則徐:“是役也,僚屬睹余督剿之勞,僉謂非余先得賊蹤,飛檄催戰(zhàn),未必能如斯神速?!?/p>

同年年底,張師誠推薦林則徐父親林賓日為樂正書院主持,林家經濟得以改觀。后林則徐又在這年參加京師會試,可惜仍是落第,他依然留在張師誠府當幕僚。

嘉慶十六年(1811年),林則徐會試中選,殿試高居第二甲第四名,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開始進入了官場,實現(xiàn)了父母所期望的入仕做官。十九年(1814年)授編修。此后歷任國史館協(xié)修、撰文官、翻書房行走、清秘堂辦事、江西鄉(xiāng)試副考官、云南鄉(xiāng)試正考官、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

在京官時期,林則徐矢志做一個濟世匡時的正直官吏。于是,他“文學而潛修”。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經世學,雖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綜核無遺”。在京師為官七年中,他廣泛搜集元、明以來幾十位專家關于興修畿輔水利的奏疏、著述,寫了北直水利書。書中明確指出“直隸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農為天下本務,稻又為農家之本務”。認為只有發(fā)展華北水利,提倡種稻,就地解決漕糧,才能合理解決南糧北運及由此產生的漕運積弊問題。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林則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他積極認真地選拔人才,建議興修海塘水利,頗有作為。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種阻力難以應付,曾發(fā)泄“支左還絀右”、“三嘆作吏難”這樣的苦悶,并在次年七月終于借口父病辭職回籍。林則徐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但深感性情過于急躁,以后難免會壞大事,于是請人寫了“制怒”大字懸掛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林則徐再次復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鹽運使,整頓鹽政,取得成效。林則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寵信,很快跨入官場上青云直上時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蘇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頓吏治、清理積案,平反冤獄,并把鴉片毒害視為社會弊端加以嚴禁。

道光七年(1827年)六月,林則徐任陜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調任江寧布政使。等待交接期間,陜南略陽一帶發(fā)生水災,遂留陜暫理原職,赴略陽察看災情,安置受災百姓,同時還參與了縣城移建事宜。

道光十年(1830年)秋,林則徐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調任河南布政使,擢東河河道總督。從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則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寧布政使。面對關系到河道民生的重大問題,決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節(jié),工固瀾安”。為了治理黃河,親自頂著寒風,步行幾百里,對備用的幾千個治水商梁秸進行檢查,還將沿河地勢,水流情況。繪畫張掛,便于了解和治理。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調任江蘇巡撫。從這一年起到十六年間,他對農業(yè)、漕務、水利、救災、吏治各方面都做出過成績,尤重提倡新的農耕技術,推廣新農具。他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到:

“地力必資人力,土功皆屬農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疇多一分之利賴。”

林則徐這種農耕思想,是在實際考察中體驗出來的。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林則徐升湖廣總督。面對湖北境內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濫成災,林則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漢數(shù)千里長堤,安瀾普慶,并支河里堤,亦無一處漫口”,對保障江漢沿岸州縣的生命財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林則徐是一個家教很嚴的人,他小時候受到父親良好的家教。成年后,林則徐對自己的孩子也同樣很重視家教。他曾經寫過一副對聯(lián):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則增其過。”

這副對聯(lián)充分表達了林則徐對財富的態(tài)度。

林則徐五十多歲的時候,還寫了一個“十無益”。他將一些常被人們看作有益的東西,分別做了界定,也就是說,世上沒有絕對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條件的,如果不滿足某種條件,一些看來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沒有益處。這“十無益”既是林則徐自己的修行標準,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則:

一、存心不善,風水無益(點評:儒家把“人”等同于“仁”,認為人之為人,在于為仁。仁者何也?善也!天地正氣,人心仁善,這是亙古不變的宇宙運行、萬物生長的“萬有引力定律”。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無疑是自取滅亡?!帮L水無益”,即謂如若為人不善,多行不義,其不僅上愧祖宗,更是下?lián)p子孫。所謂心存不善,無好后果。若因一己之不善,害祖宗聲譽,殃及子孫,豈不是罪加一等,十惡不赦?)

二、父母不孝,奉神無益(點評:人生于世有三種最偉大的“愛”。一為“親人之愛”,一為“愛人之愛”,一為“朋友之愛”,或者簡言之,親情、愛情、友情。親情溫馨,愛情纏綿,友情真摯,而如果要辨明三者之間哪一種最為無私,莫過于親人之愛——父母之愛!父母對于我們的愛,比山高比海還深,父母對于我們的恩,我們三生也報答不了!百行孝當先。一個人無論你取得多么偉大的成就,頭上戴了多少光環(huán),但是如果對父母不孝,所有的榮譽都將黯然失色。“奉神無益”,如果對父母不孝,無論你對神是多么虔誠,多么敬仰,一切都是假的。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又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父母之圣,神明猶所不及。如要敬神,何必舍近求遠!)

三、兄弟不和,交友無益(點評:兄弟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包括堂兄弟姐妹在內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尚且不能與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許多人有這樣的經歷,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禮,坦誠相待;于內與兄弟姐妹卻難以傾心相交,甚至惡言相向,實在令人惋惜。如今提倡優(yōu)生優(yōu)育,許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豈可不好好珍惜?)

四、行止不端,讀書無益(點評:孔圣人說,古之學者讀書為己,今之學者讀書為人。意思說古代的讀書人讀書是為了自己,今天的讀書人讀書是為了別人。為人若何?為父母、為市場、為金錢名利、為工作職業(yè),讀書成為一種工具,讀書淪為達到他人的目的的一種手段?,F(xiàn)在我們要認識到讀書不是為了別人而讀,讀書是為自己而讀!為己若何?修學儲能,內修仁德,外修禮儀。用現(xiàn)代人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實現(xiàn)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發(fā)展。簡單說,讀書是為了修身正行!如若讀了滿腹圣賢之書,但依然“行止不端”,學識上是大學生,品行上卻是小學生,可謂讀書無益,枉讀詩書了。)

五、做事乖張,聰明無益(點評:“做事乖張”乃謂為人處世不講情理,偏執(zhí)、不馴服,處處與眾迥異。有句話說,人不怕你聰明絕頂,就怕你不講道理。如果為人不善,居心不良,“聰明”就會為虎作倀,成為作惡的工具。雄獅百萬能伏,國賊一個可畏。難怪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敬,謹慎而親仁,泛愛眾,學友余力,則志于文”,學做人在求智慧之先,圣人一片苦心,可見一斑。)

六、心高氣傲,博學無益(點評:博學為何?通古至今,縱橫捭闔,只為修己身。若以讀書為裝點門面,以博學做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為莫己若者,縱然讀盡天下古今之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p>

七、時運不濟,妄求無益(點評:這里不是宣揚宿命論,不是奉勸人知足而止、不思進取。有句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謂時勢造英雄,人要成事,不僅僅要知己之所能為,更要知彼之所能為否。時運不濟,就是客觀條件還不足以成為滿足實現(xiàn)主觀要求的條件,妄然求取,非但無益,而且有害。毛澤東不是說過“要實事求是”嗎?要讓主觀的愿望同客觀現(xiàn)實統(tǒng)一,要把“求”同“時運”結合起來,學會等待時機,切莫大膽妄為。)

八、妄取人財,布施無益(點評:青年毛澤東在講堂錄寫道:貨色兩關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貨者,財也。錢財是身外物。仗義疏財,是豪杰的行為;愛財如命,難成大器。毛澤東一生不愛錢、不拿錢,不碰錢,前輩之風,后人真是難以企及。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無功不受祿,妄取人財,與謀財害命差之不遠。妄取人財,拿來布施,無異于先飽私囊后,借花獻佛博取善名,典型的偽君子!然而君不見現(xiàn)實社會中多少所謂企業(yè)家、實業(yè)家,借造假造劣來賺取巨大利潤,后又拿出“九牛一毛”來做慈善,名利兩得,不亦卑鄙乎?。?/p>

九、不惜元氣,醫(yī)藥無益(點評: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當惜愛之。外軀內氣,養(yǎng)身莫過于養(yǎng)氣。孟子說,“吾善養(yǎng)我浩然之氣?!泵珴蓶|又說,不為浮譽所惑,則所以以養(yǎng)其力者厚,不為流俗相惑,則所以制其氣者重。如何養(yǎng)氣?唯有制欲。色欲、食欲、財欲,人生于世,天下無處不有欲。若縱欲而行,傷身十分,更是有傷元氣,雖靈芝妙藥,服之無益。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以養(yǎng)浩然之氣,誠哉斯言!)

十、淫惡肆欲,陰騭無益(點評:此句言如若生活放縱奢侈,荒淫無度,雖然屢屢行善多積陰德,也是枉然無益。陰鷙,即積陰德之意。俗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若有驕奢淫惡之惡行而雖有善行亦無益于己,無濟于事。達人先自達,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從艱苦樸素開始。)

道光十八年(1838年),鴻臚寺卿黃爵滋上疏主張以死罪嚴懲吸食鴉片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撫各抒己見。林則徐堅決支持黃爵滋的嚴禁主張,提出六條具體禁煙方案,并率先在湖廣實施,成績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歷年禁煙失敗在于不能嚴禁。警告:“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本旁聭龠M京,在連續(xù)八次召見中,力陳禁煙的重要性和禁煙方略。

林則徐的禁煙主張得到道光帝的“欣然認可”,他賜林則徐可在宮中騎馬。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并節(jié)制廣東水師,查辦???。已經來臨的1839年,注定是禁煙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對林則徐一生來說是最輝煌的歲月。

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經過兩個月的旅程到達廣州,成千上萬的人擠滿了珠江兩岸,人人爭睹欽差的風采。整個廣州都在等待和傾聽欽差大臣的聲音,林則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轅門外貼出的兩張告示收呈示稿宣明欽差大臣到廣州的目的使查辦海口事件。另一個關防示稿無異于欽差大臣此行的第一個宣言,是采取禁煙行動的先聲。這個告示是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向廣州官員、百姓和外國人的首次公開亮相,它不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為了駕馭極其復雜的局面。林則徐的日記記載,他當天住在越華書院。

三月十八日,林則徐發(fā)布兩個諭帖。林則徐會同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并具結保證今后永不夾帶鴉片,他還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絕交出。三月十九日,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三月二十一日下令包圍商館。三月二十二日下令查拿英國鴉片販子顛地。

在查禁鴉片時期,林則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副對聯(lián):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p>

這副對聯(lián)形象生動,寓意深刻。上聯(lián)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于不敗之地;下聯(lián)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

林則徐提倡的這種精神,令人欽敬,為后人之鑒。

這時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來到廣州,矛盾自然轉移到他身上。義律到達當天,林則徐下令停泊在黃浦江上的一切外國船只封艙,當天晚上封鎖商館,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國雇員。

但是,義律是一個十足的大流氓,面對林則徐的命令,出爾反爾,采取無賴、訛詐、欺騙、撒謊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

義律雖然狡猾多端,但仍不是足智多謀而意志堅毅的林則徐的對手。三月二十八日,他不得不向林則徐呈送了義律遵諭呈單繳煙二萬零二百八十三箱稟。

五月十八日,實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收繳的這段日子,林則徐一刻不怠地監(jiān)督這一龐雜的過程。日夜操勞,一絲不茍,無一紕漏。

繳煙獲得了完全的勝利,但如此巨量的鴉片如何處置?

外國人推測中國可能對鴉片實行專賣,從而使鴉片買賣合法化。但他們想錯了!

林則徐報告道光皇帝,要求驗明實物數(shù)量,然后焚毀。道光對林則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讓林則徐和鄧廷楨、怡良等人將收繳的鴉片就地銷毀。

當時,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它不斷地在世界各地瘋狂地掠奪殖民地,還企圖用鴉片打開中國的大門。廣州是外國煙販子的販毒中心。1838年廣州地方政府處決一個中國的鴉片販子,英國煙商竟然出來阻撓,激起了廣州人民的義憤。1839年2月,一萬多名群眾到外國人民居住的旅館前示威,聲討外國煙販干涉中國內政的罪行。林則徐到了廣州后,禁煙運動迅速展開,由于林則徐堅定的態(tài)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國煙商被迫交出鴉片。

六月三日這天,林則徐下令在虎門將鴉片公開銷毀,并帶領大、小官員親自監(jiān)督。他令人將鴉片放入挖好的兩個大池子里,池中放入鹵水,鴉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將生水煮沸,就把鴉片銷毀了。經過23天,才把繳獲的鴉片全部銷毀。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

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于侵略的決心?;㈤T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林則徐,理所當然地是這一事件的組織者、指揮者和完成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已毫無愧色地成為歷史巨人了。

銷煙的正義行動,取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虎門海灘每天都有上萬人觀看,人們無不拍手稱快。外國人看到這一情形,也對林則徐禁煙的果斷表示欽佩。

在廣州禁止鴉片的過程中,林則徐意識到英國殖民者不肯放棄罪惡的鴉片貿易,而且蓄謀要用武力侵略中國。為抗擊鴉片侵略,戰(zhàn)勝敵人,他進行了大量的“師敵之長技以制敵”的軍事變革實踐。

林則徐親自主持并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參考消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還組織翻譯瑞士法學家瓦特爾的國際法等一系列著作。通過分析外國的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他認識到只有向西方國家學習才能抵御外國的侵略。

在軍事方面,林則徐著手加強和改善沿海一帶防御力量。專門派人從外國秘購200多門新式大炮配置在??谂谂_上。為了改進軍事技術,又搜集并組織了大炮瞄準法,戰(zhàn)船圖書等資料。雖然林則徐對西方認識比較膚淺,接觸西學的目的是出于外交、軍事需要,但畢竟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對中國近代維新思想起到了啟蒙作用。

林則徐將西方國家的“戰(zhàn)船制造、火器制造和養(yǎng)兵練兵”作為探求軍事變革的重要內容。組織官兵在東校場(今廣東省人民體育場一帶)學習演練西洋武器,學習西法練兵,并經常親往閱操,抓緊訓練官兵。他還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廣東巡撫怡良等在東校場檢閱軍隊,準備迎擊英國侵略軍。當時,數(shù)百名精選出來的官兵演習了排槍、火炮等,林則徐看后大為贊賞。為激勵官兵的愛國心和責任感,林則徐當即揮毫賦寫新聯(lián)一副,懸掛于東校場的演武廳內。對聯(lián)云:“小隊出郊峒愿士卒功成凈洗銀河長不用,偏師成壁壘看百蠻氣懾煙消珠海有余清?!绷謩t徐的對聯(lián),措辭磊落,充滿愛國主義的浩然正氣,它凝成一股無形的精神力量,激勵著東校場上練武的官兵們,成為官兵刻苦訓練的精神動力。

林則徐在廣東一邊禁煙,一邊積極備戰(zhàn),修建炮臺,拉攔江木排鐵鏈,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漁民編成水勇,屢敗英軍的挑釁。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龍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擊戰(zhàn)的勝利。

自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起,至1842年10月清廷革林則徐兩廣總督職止,林則徐在廣州主持禁煙抗英軍事斗爭共十九個月。

林則徐敢于學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的精神,受到人們高度贊揚,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道光十九年(1939年)七月,因義律拒不交出殺害中國村民的英國水手,又不肯具結保證不再夾帶鴉片,林則徐下令斷絕澳門英商接濟。義律訴諸武力,挑起九龍炮戰(zhàn)和穿鼻洋海戰(zhàn)。林則徐又親赴虎門布防,督師數(shù)敗英軍。11月遵旨停止中英貿易。

十二月,林則徐實授兩廣總督。此時他已覺察英國正蓄意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請令沿海各省備戰(zhàn)。

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為后人稱頌。但也是因為禁煙和抗英,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林則徐在廣州的禁煙功績,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閱畢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報告,欣喜萬分,譽為:“可稱大快人心事!”

不久,林則徐過55歲生日,道光帝又親筆書寫“?!?、“壽”二字的大楷橫匾,差人送往廣州,以示嘉獎。不久,林則徐先后被任命為兩江總督、兩廣總督。

林則徐坐雕

但時隔不久,林則徐所面臨的形勢就迅速惡化起來。

1840年6月,英軍派艦隊封鎖珠江口,進攻廣州。林則徐嚴密布防,使英軍的進攻未能得逞。英軍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

這時,道光帝驚慌失措,急令直隸總督琦善前去“議和”;又命令兩江總督伊里布查清英軍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絕其貿易”還是“燒其鴉片”,意欲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從此,各種誣陷、打擊和指責連續(xù)降臨到林則徐的頭上。

琦善是妥協(xié)派的骨干,當然不會錯過這一陷害和打擊林則徐的機會。他聲稱英國所不滿的只是林則徐一人,只要清廷懲治林則徐,所有問題都可解決。

其間,林則徐兩次上奏,大膽陳述禁煙抗英的合理性和正義性。

道光帝翻臉,指責林則徐簡直是“一派胡言,實在可惡”,歸咎林則徐在廣東“辦理不善”,屢次下旨斥責。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則徐的職,留粵備查問,并命令“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但是,林則徐仍奔走察看要隘,籌募壯勇守衛(wèi)廣州,反對欽差大臣琦善畏敵求和。繼而向主持粵戰(zhàn)的奕山上防御建議,不被采納。

但是,這只是林則徐受到的初步懲罰,后面還有更嚴重的懲罰在等待著他。

10月25日,林則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暫留廣州,等待新任欽差大臣琦善的審問和發(fā)落。

道光二十一年三月(1841年5月1日),林則徐又接到圣旨,被降為四品卿銜,速赴浙江鎮(zhèn)海協(xié)辦海防,聽候諭旨。到鎮(zhèn)海后,林則徐積極參與了當?shù)氐暮7澜ㄔO事宜,積極籌議戰(zhàn)守,提供炮書,幫助研制新式炮車和車輪戰(zhàn)船,力圖“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將軍奕山在率軍與英軍作戰(zhàn)中打了敗仗。為了開脫罪責,他竟造謠說,英方是愿意議和的,他們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則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須再次懲辦林則徐,英方才能罷兵議和。

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廣州戰(zhàn)敗的責任再次歸罪于林則徐,說他在廣州任職時沒有積極籌劃防務,以致英軍發(fā)起進攻后,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從重發(fā)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他忍辱負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憂國憂民,并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了激勵詩句: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是林則徐愛國情感的抒發(fā),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

途經鎮(zhèn)江時,林則徐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關外國資料,囑托魏源繼續(xù)撰寫海國圖志。這時,由于黃河在河南開封祥符決口,釀成水患,又奉旨往河南黃河工地治河,工程竣工后,仍趕赴伊犁。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到新疆。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從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里”,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加深了對西北邊防重要性的認識。林則徐從所譯資料中發(fā)現(xiàn)沙俄對中國的威脅,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于是他明確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zhàn)”,有備無患。

林則徐還領導群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和紡車,人們?yōu)榧o念他的業(yè)績,稱為“林公井”、“林公車”。

林則徐根據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結合當時沙俄脅迫清廷開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脅的嚴重性,臨終時曾大聲疾呼,告誡國人:“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果不其然,百余年之后,數(shù)百萬領土已被蠶食鯨吞,歷史證明了林則徐是正確的!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開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調任陜甘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補,十一月以三品頂戴署理陜甘總督。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授陜西巡撫,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陜上任。

這時的陜西,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鴉片戰(zhàn)爭時,清廷為解決軍費困難,除調撥陜西征收的鹽稅外,還強令陜西捐銀一百多萬兩。鴉片戰(zhàn)爭后給外國侵略者的賠款也攤派到陜西,僅西安府咸寧、長安兩縣的賠款銀,年征收就在二萬兩以上,相當于上繳正銀數(shù)的三分之一;加上各地接連發(fā)生災荒,勞苦群眾生活異常艱難;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與當?shù)鼗孛衤?lián)合起來,反抗官府的斗爭此起彼伏。

林則徐到任后,一邊下令對“刀客”嚴加鎮(zhèn)壓,同時,又采取了一系列賑災措施:

一方面,把西安府等地的一百多萬石存糧向貧民平糶,對于無力購糧的極貧戶與老弱病殘者,由官方收養(yǎng),省城西安即收養(yǎng)極貧百姓三四千人;勸紳商富戶出錢出糧救濟其所在村寨的貧困戶,并令地方官與各地富戶收買、質押耕牛,以免影響耕種;另一方面,向清廷連上被旱各屬分別緩征折、咸寧等十二州縣應征糧石展限奏銷折,請求朝廷緩征錢、糧。

為從根本上免除災荒,林則徐籌議興修關中水利,命陜西督糧道張集馨對關中勝跡圖志一書加以研究,提出方案。這一計劃終因費用太大,未能實現(xiàn)。林通過上述多種辦法,使陜西局勢得到暫時的穩(wěn)定,但他卻因勞累成疾,只好奏請朝廷準假三個月,開缺醫(yī)治。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清廷命林則徐為云貴總督。到任后,以維護云南邊境安定、平息西南民族沖突、整頓云南礦政得力而加太子太保,賞戴花翎。他提出的整頓云南礦政,鼓勵私人開采,提倡商辦等主張,反映了他的思想中包含著萌芽中的資本主義思想。

二十九年(1849年)秋,因病重奏請開缺回鄉(xiāng)調治。

林則徐退休之后,欲與北京任京官的長子同住,因買不起京中住宅,最終回到福州住在父親購置的舊屋中。其故居云左山房,又稱七十二峰樓,他把新疆帶回的七車書冊,皆藏在里面,從此,過著平淡的生活。

咸豐帝繼位后,因洪秀全等組織的拜上帝會正在準備起事,咸豐帝下旨求賢以對付太平天國,大學士潘世恩、通政使羅惇衍、兩名尚書孫瑞珍、杜受田力薦林則徐。

可是,林則徐根本未康復,疝氣不時發(fā)作,結果他要躺在特制的臥轎里,由福建、廣東山區(qū),一路直達廣東,到潮州時,開始嚴重下痢,到了普寧,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暫住普寧行館。

最后,林則徐在兒子林聰彝及幕僚劉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時,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六歲。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魏源聞訊,寫下挽聯(lián)對林則徐一生人品和功績,做了全面和崇高的評價:“品望重當朝,猶憶追陪瞻雅范;褒榮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遺徽?!?/p>

咸豐元年(1851年),咸豐帝賜祭葬,謚號“文忠”,晉贈太子太傅。林則徐逝世后,全國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總結

林則徐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御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

虎門銷煙是我國近代史上反帝斗爭中的光輝一頁,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史上第一個偉大勝利,這一壯舉,嚴厲地打擊了外國鴉片販子,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增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同時,林則徐整飭吏治,嚴懲貪贓枉法。“要正人,先正己”?!吧斫讨赜谘越獭保謩t徐十分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則,處處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時,入湖北發(fā)出傳牌,禁止沿途阿諛逢迎,借端勒索。在總督任內,仍保持“一切秉公辦理”的作風。林則徐辦事兢兢業(yè)業(yè),是當時官場中最廉明能干、正直無私受群眾愛戴的好官。

林則徐晚年在新疆所譯資料中,發(fā)現(xiàn)沙俄對中國的威脅,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

林則徐禁煙、銷煙受到了馬克思的稱贊。1858年,馬克思在所著鴉片貿易專論里就肯定了林則徐的這一禁煙壯舉?!皣H聯(lián)盟”把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定為“國際禁煙日”。(5月31日則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起的“世界無煙日”)1987年12月聯(lián)合國第42屆聯(lián)大又把虎門銷煙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為每年的“國際禁毒日”。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將北京天文臺1996年6月7日發(fā)現(xiàn)的小行星(國際永久編號7145)命名為“林則徐星”。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