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社科心理 >女人要懂得給自己定位 > 第十一章 女人有職位,生活才有地位
第十一章 女人有職位,生活才有地位
作者:吳靜雅   |  字數:13779  |  更新時間:2015-02-28 14:48:10  |  分類:

社科心理

魯迅說,一個女人只有實現經濟的獨立,才能真正實現獨立自主。那么想要做到經濟獨立,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擁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yè)。當女人更多地步入職場時,她的社會地位才會得到提升。當然,職場如戰(zhàn)場,想要在職場中生存和發(fā)展,就要懂得設置一個好的定位。事實上,你的職業(yè)態(tài)度,你的工作能力,你對人際交往的把握,這些都將決定你的生存狀態(tài)。

職場定位,就是事業(yè)成功的GPS

有人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不過如今女性也成為了職場上的生力軍,可以說女性同樣害怕入錯行,甚至可以說比男性更加害怕選擇一個錯誤的工作。一方面,相對來說,女人面對的競爭壓力更大,因為她們的就業(yè)機會更少一些,而若是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事業(yè),女人往往就會在男權社會中失去更多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女性通常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失去就業(yè)和表現自己的機會,事業(yè)成功的概率很可能會越來越低。

正因為如此,女人需要更加謹慎更加理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yè),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確保事業(yè)的成功。那么女人該如何準確來定位自己的職業(yè)呢?女人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工作?

有人說,女人應該選擇一個能夠保值或者升值的工作,比如很多女性喜歡當秘書,喜歡從事公關工作,喜歡干銷售類的活,要么就去唱歌演戲,而且常常會覺得得心應手,但從工作性質來說,這些工作多少都有一些吃青春飯的味道,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人實際上很容易被淘汰下來,這樣就不利于長遠的發(fā)展,而且會對生活產生困擾。這時候女性應該重點考慮一下那些能夠保值或者升值的工作,比如當人民教師,畢竟資歷越久,能力越強,成功的機會也越大。而營養(yǎng)師、會計、心理輔導師也是一個升值的職位,非常適合女性。

其次,要選擇能夠展示女性魅力的職業(yè),老師的耐心育人,保姆的體貼溫馨,醫(yī)生的細心治療其實多少都符合女性的行為特征。此外,女性善于推銷,所以賣衣服、推銷保健品等工作也非常適合女性來做。

當然,無論選擇何種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對于多數人來說,你要選擇什么樣的職業(yè),取決于你能夠做什么,你最適合做什么。比如很多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容易陷入盲目的狀態(tài),別人說哪種工作最好,哪種工作最掙錢,就會義無返顧地選擇這份工作,可是進去之后,才發(fā)現根本不適合自己的長遠發(fā)展,更遑論事業(yè)能否成功了。所以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工作對口,最好是能夠讓自己有發(fā)揮余地的職位。只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也才能夠在工作中越做越出色,從而為自己的成功鋪路。

女人給自己的職業(yè)一個準確的定位,就像給人生安裝了GPS導航一樣,它往往能夠為自己的工作指明方向,能夠為自己的生活指明方向,那么以后在工作中也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遇到的挫折和不適反應也會少一些,而成功的希望則會增加。

小夏身高1米78,對于一個女孩子來說,這樣的身高完全可以當個模特,加上小夏容貌清秀,且就讀于名牌大學,所以朋友們都建議小夏畢業(yè)后直接去應聘當模特,相信一定會獲得成功。其實小夏也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畢竟自己的先天條件和后天條件都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而且對于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來說,模特的確算是一個高薪行業(yè)了。

不過小夏自己并不喜歡當模特,而且家里人大多是“老思想”,肯定也不希望自己進入模特行業(yè),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模特永遠都在吃青春飯,等到過了三十多歲,女人就失去了光鮮的外表和魅力,那時候就必定會被淘汰,所以即便是掙錢,也只有短短的十幾年時間。

想到這兒,小夏義無返顧地選擇了一個更加穩(wěn)定長遠的工作,在一家私營公司上班,雖然工資并不多,但是比較穩(wěn)定,而且這份工作和她的專業(yè)對路,自己也非常感興趣,她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上班,那么一定會得到更多的表現機會的。事實正如小夏所想,由于業(yè)務能力強、外形條件出眾,加上又是名牌大學的高才生,小夏很受領導的重視,很快就得到了升遷的機會。

工作應該是一個長遠的計劃,很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在擇業(yè)就業(yè)的時候,一定要認真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一個好的開始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彼^好的開始,對于職員來說,那就是職業(yè)定位,這就是一個方向,只有確立了這個方向,才能夠引領未來的工作,才能夠有機會創(chuàng)造更大的成功。

有時候評估這份工作能否給自己帶來成功,不僅僅在于收入的高低,不僅僅在于自己得到了多少滿足,而在于它是否可以真正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所以女性朋友在選擇一份工作之前,一定要有一個比較詳細的分析和比對,要確定哪些工作最適合自己,哪些工作對自己的未來生活最有利,不能夠隨意選擇,更不能盲目選擇,凡事要盡量看得更遠一些,不要被暫時的利益所迷惑,也不要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

選對職場“前途”,而不僅僅是“錢途”

很多女性對于工作的理解和追求,就是找一份掙錢的工作,找一份能夠最大程度地改善自己物質生活的工作,所以多數女人在求職路上會堅定“以錢為主,向錢看齊”的標準,然后堅持下去。平心而論,錢或者說是工資始終是考量工作的一個重要標準,但是絕不應該成為一個絕對化的標準,能夠掙錢固然是好事,可是就業(yè)關乎著人的一生,它不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面上的需求,還體現了個人人生的理想和價值取向,而且它應該是一個長遠的規(guī)劃,它影響著未來要走的路。

比如,有很多女人在初入職場的時候,總是會過分在意工資的多少,在意自己能否拿到更多的福利和獎金,卻不愿意考慮一下所選的工作是否有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事實上,從長遠來看,如果工作沒有什么發(fā)展空間的話,那么即便工資再高,實際上也是一種短期效益,比如你今天能拿到一萬元的薪水,可是兩年之后很可能還是這么多的錢,甚至可能會失去這份工作。但是如果你選擇一份有升值空間的工作,那么哪怕起點低一些也沒關系,畢竟細水長流,時間一久,你的工資會不斷增加,你的價值也能夠不斷得到體現,目標也會慢慢實現。

韓娛和于秀是大學同學,畢業(yè)后,兩個人一同去找工作,當時,韓娛看中了一家服裝設計公司,認為設計不僅和自己的專業(yè)相通,而且還能夠讓自己找到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于是建議于秀一起去面試。于秀本身也非常喜歡服裝設計,而且在大學期間也設計出了很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不過她在看完公司的招聘信息后,立即皺起了眉頭,因為這家公司只愿意提供2500元的工資,這讓她覺得難以接受,于是果斷拒絕了好友的提議,轉而進入一家銷售公司上班,工資是5000多元,她希望韓娛能夠看在錢的份上換一換工作。

韓娛并沒有被那5000多元的工資吸引,相反地,她認為銷售公司并不適合自己,因此缺乏發(fā)展的機會,而那家設計公司雖然工資少,但是卻能夠為自己提供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哪怕以后公司不行了,自己也是可以跳槽到更大的公司去工作的。正因為如此,韓娛毅然向服裝設計公司投出了簡歷,并順利得到了這份工作。

由于工資的起點比較高,于秀每個月都能省下不少錢,而韓娛卻總是緊巴巴地過日子,可是韓娛卻漸漸從工作中找到了樂趣,自己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作品越來越好,提成也越來越多。而于秀因為專業(yè)不對口,而且公司競爭比較大,所以一直感到力不從心,此外,一連半年,她也沒有漲過一分錢的工資。這時候,天平開始在兩個人之間發(fā)生傾斜。

一年之后,韓娛因為工作能力出色,而且吃苦耐勞,漸漸受到公司的重用,而于秀卻一直在平庸中掙扎,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工作,完全找不到任何激情,心灰意冷的她終于覺悟到自己在這里不可能再有什么發(fā)展的空間了,于是黯然離職。

其實一個聰明的有遠大理想的女人,就不應該將目光僅僅局限在“這份工作能夠帶來多少收入,這份工作能夠帶來多少實際的經濟效益”上,而要放大放遠自己的眼光,要綜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個人的價值追求、未來的生活規(guī)劃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能夠全面地看待和分析問題,那么女人更應該選擇的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

所謂“前途”,主要是看這份工作是否足夠穩(wěn)定,是否能夠長遠地繼續(xù)下去,是否具備發(fā)展和升值的空間,你的能力是否能夠得到最大的展示,你的理想是否可以得到實現。其實,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說,物質上的需求處于低層面的需求,而自我價值的實現往往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高要求。

對于女人來說,選擇了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實際上等于為未來生活設置了一道保險,也為自己的長遠規(guī)劃打好了堅實的基礎。有一位著名的職業(yè)規(guī)劃師和職業(yè)顧問曾經說過:“當你過分專注工作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的經濟效益時,那么從長遠來看,你的工作就不可能比其他人做得要更出色了?!?/p>

其實,“高工資”和“發(fā)展空間”這兩個選擇,本質上就是長遠利益和短期效益的選擇,如果你不能將目光看得更遠一些,就會被暫時的利益所迷惑,從而放棄了更高收益的那個選擇,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這就是機會成本(可以理解為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利益)。

所以女人在“前途”和“錢途”兩者之間作出選擇的時候,應該合理評估自己的機會成本,這種機會成本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方面,往往還體現在人生價值和情感需求上。如果你想要讓自己走得更遠更成功一些,那么就不要一味追求“錢”,而要看到工作背后的那些更有魅力的東西。

跟對老板比選對公司重要

有人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發(fā)現很多跨國企業(yè),甚至是世界500強的企業(yè),都存在輕視員工的現象,它們的領導似乎更加重視企業(yè)的品牌,而非員工,所以這些公司的員工的工資并不是很高,而且工作條件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相反地,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業(yè),它們的老板反而更加重視人才,更加重視對員工的培養(yǎng),這樣一來,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實際上反而要更強一些,員工的待遇也會更好一些。

這就直接提出了一個很嚴肅的課題:到底是選對老板重要,還是選對公司重要?

有人說選一個好的公司,不如選一個好的老板,這話一點不假,表面上來看,一個好的公司能夠為你提供更好的工作環(huán)境,能夠提供更高的工資,能夠為你提供更多發(fā)展的空間,不過現實的問題是公司的一切生殺大權都掌握在老板手中,老板的好壞直接就決定了你的好壞。其實只要老板能夠知人善任,能夠重視并發(fā)掘員工的能力,那么你一定能夠得到展示自我的機會,哪怕只是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里,你也照樣能夠干出一番事業(yè)。如果老板是個無能的人,那么即便是個大公司,有一天也最終會失去競爭力,如果老板常常漠視員工的福利,那么你的才能很可能也不會得到發(fā)揮,你的權益也得不到任何保障。

可以說,老板才是真正決定公司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人物,也是決定你工作是好是壞的關鍵人物。有句諺語說:“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羊能夠打敗一只羊帶領的一群獅子?!痹诟偁幹校粋€好的領導往往能夠提高整個團隊的戰(zhàn)斗力,相反地,一個平庸的領導,會削弱團隊的優(yōu)勢,降低團隊的競爭力,因為他不會意識到員工在公司發(fā)展過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員工都需要跟對老板,首先老板才是整個公司、工廠或者團隊的核心人物,他擁有決定公司走向的權力,也擁有提拔員工的權力。此外,老板往往是員工的一個榜樣,老板的一言一行,他的思維方式、行事原則,他如何作決策,如何管理團隊,如何高瞻遠矚,這些其實都是值得員工去學習的工作技能。

正因為如此,女性在找工作的時候,千萬不要忽視了對老板的考量,不要忽視了老板所具有的那些決定性的作用。無論你是一只羊還是一頭獅子,都要看一看自己老板是不是一頭獅子,如果不是,那么即便工資再高,就業(yè)條件再好,都要三思而行。

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的李萌,一畢業(yè)就受到了兩家公司的聘請,這兩家公司都是非常有名氣的企業(yè),其中A公司是一家比較大的國有企業(yè),而且該公司的老總是李萌的老鄉(xiāng),所以她對這家公司的情況還是有所了解的,雖然該公司的老板待人非常隨和,不過在她看來,公司的老總行事過于保守,而且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凡事總是喜歡求穩(wěn)。

而B企業(yè)是一家新開不久的公司,雖然還不具備A公司那樣雄厚的實力,但是增長速度非???,在業(yè)內也已經小有名氣。而且她從別人那里得知,這家公司的老總也是個年輕人,為人很有想法,也很有干勁,主張員工創(chuàng)新和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時家里人都建議李萌去A公司上班,在那里不僅待遇好,加上老板是老鄉(xiāng),多少會照應一下,更重要的是,公司的老板曾經親自和她談話,希望能夠聘用她。可是李萌卻認為B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和工作氛圍更適合自己,該公司老板的行事風格和自己喜歡接受挑戰(zhàn)、喜歡創(chuàng)新的個性非常貼近,如果能夠進入B公司,那么自己無疑會得到更多發(fā)揮的機會。正因為如此,李萌最后婉言謝絕了A公司的邀請,轉而接受了B公司的聘用。而經過兩年的奮斗,有思想、有活力、敢闖敢干的李萌成為了老板的得力助手。

二戰(zhàn)盟軍統(tǒng)帥艾森豪威爾在贊美巴頓將軍時,曾經這樣說道:“擁有一個好的將軍比擁有一千名好的士兵要更加重要?!庇纱丝梢姡粋€好的領導對于整個團隊來說,是多么重要。女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將老板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來考量。其實,那些好的公司有時候只是看上去很美好而已,你不一定真正能夠從中受益,但是一旦你選擇了一個好的老板,那么就等于是為自己的工作做了最大的保障。因為一個好的老板,才能夠提供那些你想要的東西,才能夠為你提供更好的索取機會,才能夠帶你更好更快地走向成功。

“做對的事”比“把事做對”更重要

無論是企業(yè)的發(fā)展還是國家的發(fā)展,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個詞:戰(zhàn)略。其實簡單來說,戰(zhàn)略就是一個大概的發(fā)展目標和發(fā)展方向,是決定事物走向的一個標桿,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認清自己的戰(zhàn)略方向,這是前提,只有戰(zhàn)略正確了,才能夠不斷前進發(fā)展。

有關戰(zhàn)略,我們可以用一個更加生活化的詞語來解釋,那就是“做對的事情”,也就是說無論做什么事,首先一定要確保方向、性質、原則是正確的。而在提及“做對的事情”時,往往會聯(lián)想到另一句話:“把事情做對?!蹦敲催@兩者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而且孰輕孰重呢?

做對的事情是原則性的、方向性的,而把事情做對只是一種特定的結果,無關事情本身的性質,無關原則性、方向性的問題,僅僅只是一個執(zhí)行后的結果。簡單來說,前者側重的是原則和方向,而后者更側重執(zhí)行情況,那么這兩者到底誰更加重要呢?

這是任何一個求職者可能都會遇到的問題,求職者該如何在工作中權衡自己的選擇呢?尤其是對于女性職員來說。其實從員工的角度來說,服從是一個基本的素質體現,有的公司甚至主張軍事化的管理,要求員工無條件執(zhí)行,即不要問為什么,只要堅決完成就行。可事實上,并不是每一個指令、每一個任務都是正確的,老板有時候也會下達錯誤的指令,也會有犯迷糊的時候,那么這時候,員工如果義無返顧地執(zhí)行下去,就可能會對公司發(fā)展造成巨大的傷害,那么到時候誰會來承擔老板決策上的失誤呢,對不起,十有八九就是你來替領導們背黑鍋。

很多女性會說:如果我能夠把一件工作做到完美,那么老板沒有理由來怪我,可事實上如果這件工作本身是錯的,那么你的所有努力其實都是在做無用功??梢哉f,“做對的事情”是一切工作得以進行的前提,先把握好方向,然后在這個大方向下把事情做對,這樣才是一次完美的工作過程。

做對的事情是一個基本的原則,哪怕最終的結果不盡如人意,至少證明你選擇的方向是對的,而僅僅把事情做對,實際上是一種不很負責任的工作態(tài)度,你沒有任何辨別能力,或者說缺乏責任心,從不思考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否正確,不去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會對公司造成不利影響,你只是盡量將事情做對做好,你扮演的只是一個冷冰冰的執(zhí)行者的角色,你自認為每一個步驟都是按照要求在執(zhí)行的,自認為每一個細節(jié)都按照規(guī)定萬無一失,卻不知道一旦你所做的事情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那么無論你將工作做得多么出色,結果也是錯誤的。

曾婧是一家公司的市場開發(fā)部經理,主要負責新市場的開拓,某次,公司老總讓她去杭州開拓一下新市場,不僅如此,老總還將公司最新擬定的一份計劃表交給曾婧,并授權她全權負責此事。曾婧在拿到計劃書后,并沒有急于按照公司的要求來執(zhí)行自己的任務,而是先認真檢查核實了一下計劃書是否可行。

經過幾天仔細的考察,曾婧發(fā)現了計劃書中提到的新方案并不合適,至少在杭州這個地方很難實施,因為計劃書中的方案并沒有準確認清杭州的實際情況,對杭州人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也存在一些誤解,如果按照原有的方案去執(zhí)行,那么公司很可能會遭遇失敗。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曾婧也深知自己的主要任務就是執(zhí)行公司的決定,將每一個細節(jié)都按照要求做對做好就行,至于結果,這不是她應該重點考慮的事情。

她想過將自己的想法上報給公司,不過鑒于時間非常緊迫,而且公司也不一定會采納自己的方案,她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但是意識到計劃書不切合實際,她沒有辦法裝作什么也不知道,所以堅持按照自己的想法,修改了公司的計劃書。事實證明了曾婧的判斷是正確的,改正后的計劃方案執(zhí)行起來非常順利,公司也因此順利打開了杭州的市場。

回到公司后,曾婧就自己擅自改變計劃方案的事情向老板負荊請罪,老板聽了非常驚訝,于是召集員工開會,在會上,老板毫不客氣地批評了曾婧的自作主張,并當眾宣布扣除她三個月的獎金。但同時也表揚了曾婧敢于擔當,富有責任感,為了表彰她對公司作出的巨大貢獻,公司決定每個月都增加她的獎金額度,而且還將曾婧任命為杭州分公司的經理,讓她全權管理杭州方面的大小事務。

女人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大的原則和方向,要盡量做那些對公司發(fā)展有利的事情,這是職業(yè)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如果僅僅停留在“執(zhí)行命令,將上級布置的工作任務做到位”這一層面,就證明了你的責任心還不夠強,證明了你對于公司的利益十分漠視,那么即便你的執(zhí)行能力再出色,即便你再忠誠,最終也會被公司剔除出去。

看清自己的“天花板”在哪兒,并想辦法突破它

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界限,這個界限并非是自己的極限所在,而是一種常規(guī)性的瓶頸。比如跳高運動員在跳到兩米高后,發(fā)現自己無法再跳得更高了,這時候,就會習慣性地認為自己所能達到的高度也就是兩米左右了,卻沒有想過,如果通過加倍的練習,自己是否有可能去突破這一高度。

心理學家將這種情況稱為“自己給自己加蓋”。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只能達到某一高度或者狀態(tài)時,就會本能地將自己的能力限制在這一層次上,也就是說在自己的頭頂加了層蓋子。但是生活中一切皆有可能,每個人都可以超越自我,創(chuàng)造出生活中的奇跡,因為我們的潛能并沒有被完全激發(fā)出來,只要能夠堅持突破自我,那么你下一次達到的無疑會是一個新的高度。

正因為如此,對于很多人來說,找到自己設置的那個“蓋子”至關重要,因為只有找到那個蓋子,才能夠想辦法去突破它,去超越蓋子底下原來的那個自我。尤其是對身在職場的女性職員們來說,很多時候也會給自己的能力設置一個上限,總是習慣性地認為那就是自己的能力極限,那就是自己所能做到的全部了,結果,反而不會想辦法去爭取更多,這也就導致了她們的職位、能力、薪資水平普遍低于男性職員。

福特汽車公司的老總有句名言:“每個員工都想要成為老板,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只能達到優(yōu)秀員工的水平?!笔聦嵕褪侨绱?,如果你將自己的能力設置在優(yōu)秀員工的行列,那么這就是你工作中的瓶頸,你無法輕易擺脫這個限制,只能鉚足了勁在這個“蓋子”底下跳。如果你認定了自己還能有所突破,還能有巨大的潛力可挖,那么不妨加足馬力,努力沖出限制,這時候,你會發(fā)現自己所能達到的高度已經超出了想象。

伊辛巴耶娃是俄羅斯著名的撐桿跳女皇,不過在年幼的時候,她是一個體操運動員,后來教練發(fā)現了她在撐桿跳方面的才華,于是就建議她改行。15歲接觸撐桿跳后,伊辛巴耶娃的表現的確讓人眼前一亮,不過伊辛巴耶娃認為自己的跳高高度應該在4米80左右,那時候她的成績大都在這一附近徘徊,而且2004年2月,她創(chuàng)造了4米83這一室內撐桿跳的記錄。

那時候,她并沒有給自己的極限下一個定論,只是不斷在告訴自己:為什么不試著再次挑戰(zhàn)自己呢?為什么不試著挑戰(zhàn)一下4米85或者更高的室內比賽高度呢?一個星期之后,費奧法諾娃以4米85的成績刷新了室內撐桿跳的記錄,這無疑刺激了伊辛巴耶娃,于是幾周之后,她就跳到了4米86的高度,之后她又分別跳到了4米87、88、89的高度,到了2006年,她跳到4米91的高度,2009年,她再次突破自己,沖破了室內賽5米的高度。

不僅僅是室內比賽,在室外比賽的場地上,伊辛巴耶娃也時刻挑戰(zhàn)自己,她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跳出4米91的高度,那時候,她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沖破5米,接著2005年,她就跳到了5米01,2008年,她創(chuàng)造了5米03的新高,2008年北京奧運會再次成為了她創(chuàng)造奇跡的舞臺,在決賽中,她以5米05的高度再次睥睨群雄。

伊辛巴耶娃一生中28次打破了世界紀錄,而這些記錄又都是由她自己創(chuàng)造的,可以說,在賽場上,她從來沒有遇見過真正的對手,如果有,那也只是她自己,而神奇的是,她總是能夠一次次地超越自己的極限。

也許很多女人會認為自己并不具備伊辛巴耶娃那樣的天賦,所以即便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也難以超越自己,可事實上,每個人都擁有自己未開發(fā)出來的潛能,這些潛能就是你創(chuàng)造奇跡、超越自我的動力。

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當你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將工作做得更加完美,當你覺得自己的能力沒辦法再次提高,其實都只是慣性的思維和心態(tài)在作祟罷了。美國著名的職業(yè)規(guī)劃師尼雅曾經這樣告誡女性職員:第一,了解自己所能做到的事;第二,了解自己的工作極限在哪;第三,不要說“我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所以女人永遠不要在工作中輕易給自己設限,即便設定了限制,也要問一問自己:我是不是還能夠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鈍感”是職場人的必備素質

有人曾經問克萊斯勒的總裁艾柯卡:“你認為自己的員工最缺乏什么?然后你愿意給他們什么樣的建議?”艾柯卡嚴肅地回答說:“員工們總是在犯一個常見的錯誤:敏感。我搞不明白那些家伙有時候為什么不遲鈍一些呢?”無獨有偶,硅谷一家科技公司的老總曾經在招聘大會上抱怨:“為什么找不到一個遲鈍一些的員工呢?”

遲鈍的員工?聽上去似乎很可笑,因為公司的招人標準不外乎是聰明能干、有頭腦、有想法,而招一個遲鈍的員工簡直就是在胡鬧。可事實上,這種遲鈍并非是智力上的缺陷,而是一種心理素質。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曾經寫過一本書叫鈍感力,他在書中認為現代人太過敏感,太容易受傷,因此要懂得將自己和浮躁的社會適當隔離開來,而這種隔離法就是培養(yǎng)和修煉自己遲鈍的能力,讓自己變得百毒不侵。

鈍感其實就是內心狀態(tài),是個人修為的一種表現,比如很多員工在工作壓力下會表現出多疑、敏感,很容易被周邊的事物所影響,也很容易受傷,可以說他們的內心往往會很脆弱,所以工作一旦不如意,員工容易出現沮喪情緒,容易出現自卑情結,容易焦慮不安,容易跳槽改行。尤其是女職員,她們面臨的問題可能要更多,內在的承受能力卻更差,所以常常成為“容易受傷的群體”。如果她們能夠主動變得遲鈍一些,那么就不容易受到工作的影響,在困難面前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

事實上,鈍感的人表面上看起來遲鈍、木訥,但是卻擁有常人所不具備的堅強,這種人不會輕易就氣餒,不會輕易受傷,他們的身上擁有一種強大的自我保護、自我安撫的力量。就像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一樣,這個人物角色實際上具有典型的鈍感。所以對于廣大的女性朋友來說,想要在復雜多變的職場環(huán)境中生存下去,必須要向許三多學習,要修煉出足夠強大的鈍感力,這樣才能保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狀態(tài)和境界。

張韻詩和田甜是大學好友,畢業(yè)后兩個人相約去了一家外貿公司上班,初入職場的兩個年輕人約定好以后一定要相互幫助,相互安慰,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攜手前行,而且兩個人都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希望以后可以出人頭地,希望能夠擁有高收入,可以買得起車子、房子,最好能夠在公司里當上領導。

夢想雖然很豐滿,但現實永遠很骨感。沒過多久,張韻詩就發(fā)現公司的工作環(huán)境很差,首先是辦公條件不好,員工經常要出差拉業(yè)務,而公司報銷的消費金額并不多,因此她每次只能住那些廉價的旅館,而且伙食也很一般,而自己的很多同學每次出差就和旅游一樣,因此她的心理感到失衡。此外,公司里的很多同事都很冷漠,不僅故意排擠和刁難她們這些新員工,而且常常安排重活累活給新人,這和張韻詩以往憧憬的“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完全不同。更讓她受不了的是公司的老板常常毫無理由就讓員工加班,而且每次都加班到深夜,自己卻拿不到一分錢的加班費,張韻詩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剝削。

張韻詩常常在田甜面前抱怨,每次田甜都只是一笑置之,勸她想開一點,畢竟哪個公司都一樣,然后埋頭工作。張韻詩認為田甜有些太慫了,為什么在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中還能像沒事發(fā)生一樣。經過兩個月的工作,張韻詩終于忍受不了,于是直接提交了辭呈,這時候她還沒有熬過實習期。而田甜卻始終堅持下去,三個月之后,由于表現突出,不僅順利成為正式員工,而且還破格被提拔為經理的業(yè)務助理,這時她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有句話說:如果較勁,那么你就輸了。這話同樣適用于職場,很多人將職場比喻為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由此可見競爭的激烈,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沒有一定的修為,那么很難長遠地立足和發(fā)展。女人在應對這些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時,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隔離自己,既然是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那么不妨裝作什么也看不見,別人說什么,你當作沒聽見;別人同你爭,你當作什么事也沒發(fā)生;別人想辦法排擠你,你一笑了之;失敗的時候,擦一把汗,重新啟程;浮躁不安時,品一口茶,聽一聽音樂。女人面對一切的不如意,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地追問:“怎么會這樣?”有時候只需要木訥地說一句:“哦?!?/p>

職場不是情場,不要帶情緒

據說,美國航天局在招聘新人時,常常會注重考核職員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像一些情緒化的人,是難以進入到航天局工作的,“因為一個情緒化的人可能會將一切高精度、高科技的儀器變成一堆失靈的廢鐵”。他們認為科學研究中出現的某些狀況可以得到預測,可是失控的情緒會讓一切都變得未知起來,而這就是科學研究工作中最大的風險。

不僅僅是航天局這樣的高科技領域,其實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重視對情緒的調節(jié)和控制,因為過度情緒化會打亂原有的工作節(jié)奏,會破壞和諧的工作氛圍,也容易破壞自己的工作狀態(tài)。情緒化的人大有人在,尤其以女性居多,都說女人是感性的,都說女人是情緒化的動物,那么你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嗎?你是一個經常將情緒帶到工作中的人嗎?你是否善于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

很多女性職員遇到開心的事情,容易頭腦發(fā)熱,辦事激進馬虎,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情緒低落,工作消極,心不在焉,要么就經常對同事發(fā)火。國外一些機構曾經做過一項有趣的調查,發(fā)現將近30%的女性職員在失戀后會失去工作,一方面是因為她們心灰意冷而主動辭職,而很大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情緒低落,從而影響了辦事效率,而且很容易出錯,這就直接導致她們丟掉了工作。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波動起伏的時候,而且人都有釋放情緒和內心情感的需求,可是釋放情緒也需要注重場合,如果是在平時的感情生活中,過度興奮或者過度悲傷都沒有什么,哪怕發(fā)一些小脾氣也無關緊要,可是私人生活必須和工作區(qū)分開來,家庭矛盾不應該牽扯到工作中去,感情問題也不能帶入工作中來,職場并不是情場,也不是表達和解決情感問題的地方,所以盡量避免情緒的干擾。

林曉霞在某服裝廠上班,雖然她進入工廠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年,可是因為工作能力突出,而且吃苦耐勞,因此很快受到領導的重視,成為了工廠里的部門經理。升遷之后,為了回報老板的器重,她更加努力工作,爭取為工廠創(chuàng)造更大的效益。

不僅是事業(yè)順利,林曉霞的家庭生活一直以來也都很美滿,丈夫雖然比自己小兩歲,但是很懂得體貼人,常常也會幫忙干家里的家務活,這無疑減輕了她身上的壓力??墒请S著職位的升遷,她的責任也越來越大,所以加班加點、外出應酬自然不可避免,一開始,丈夫還可以接受,可是時間一長,夫妻之間的矛盾就開始爆發(fā)出來,丈夫認為林曉霞一門心思工作,早就顧不上這個家了,而且由于她經常夜不歸宿,這讓丈夫更加懷疑她是不是有了外遇。

隨著矛盾的升級,兩個人常常會大吵大鬧,不僅如此,林曉霞常常會把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去,那段時間是她情緒最低落的時候,上班也打不起精神,開始老板以為她生病了,還建議她休息一段時間,可是不少員工都偷偷跑到他這里來告狀,說林曉霞最近脾氣越來越壞,動不動就罵人,而且還常常刁難員工。老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于是就主動找她談話,林曉霞如實相告,然后保證自己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幾周之后,丈夫提出了離婚,她一下子就懵了,整個人就像被掏空了一樣,上班時也是渾渾噩噩,脾氣暴躁,而且經常丟三落四。而當時正是公司出貨的要緊關頭,身為部門經理的林曉霞自然擔負著重要的責任,有一次,員工交給她一份出貨單,結果被氣頭上的她直接撕掉了,老板得知后,怒不可遏,于是堅決地辭掉了她。

像林曉霞這樣的情況,在職場中很常見,因此很多公司為了防患于未然,都注重對員工情感的控制,比如,一些公司會明令禁止員工之間談戀愛,這就是為了防止戀愛過程中,男女員工之間的交往會影響到工作狀態(tài),兩個人過于密切的話,就沒有多少心思工作了,兩個人要是出現感情危機,那么工作效率肯定也會大打折扣,這樣會對公司造成很大的損害。

除了公司的控制之外,其實女員工們更應該主動克制自己,有了不良情緒,最好在上班之前發(fā)泄掉,要么就徹底壓抑住,不要將壞情緒帶入到工作中。當你情緒高昂、頭腦發(fā)熱的時候,不妨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等到心情平復之后再開始進入工作狀態(tài),這時候你的思維和行為才會顯得更加理性。只有自如控制情緒,女人才能夠在工作中更加從容不迫。

別把升官發(fā)財定位為生活的全部

有個招聘人員問農民工:“何為工作?”農民工回答說:“工作就是養(yǎng)家糊口的手段。”招聘人員繼續(xù)問:“那你工作的目標是什么?”答曰:“自然是為了掙錢和升職?!鞭r民工的回答倒是直接干脆,而且句句是實話,可以說絕大多數的求職人員找工作都是沖著升官發(fā)財去的。

不過一個優(yōu)秀的有理想的員工,不能將所謂的升官發(fā)財當成工作的唯一動力,不能將升官發(fā)財當成生活的全部,錢、權、地位固然是自我滿足的一種方式,是人類最本質的一些需求,因為每個人都想著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想著如何得到社會更多的尊重和認可。但是將這些物質性的理想當成人生的唯一追求,那么就會讓自己走入極端,而且對于工作本身而言,并沒有太多的益處,因為一個人如果過于迷戀權勢、金錢、地位,那么就會分散對工作的注意力,會削減自我實現的精神需求,這樣一來,就難以將工作做到更出色、更完美。

有個作家曾經提到過一個新穎的社會名詞“職場拜金主義”,因為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職員已經失去了對工作原有的本真的熱愛,員工不再以“實現理想、實現個人價值”為工作目標,而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這些欲望無非是金錢和權力。而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衡量一個員工的工作是否出色,高工資、高職位也成為了唯一的標準。

在職場的拜金風潮中,女職員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為了得到更高的工資,為了爬到更高的位置上,很多女性都成了女強人和女漢子,一些極端的人不惜進行權色交易。那些渴望從工作中獲得金錢和地位的女人,很容易對工作失去興趣,而陷入職業(yè)疲勞狀態(tài),因此很多時候她們都是逼迫著去上班,這樣做的后果,一方面就是對待工作不夠認真仔細,容易出錯,另一方面就是容易陷入“過勞狀態(tài)”,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很大。而更大的危害在于,權錢會誘使她們誤入歧途,做出一些違背原則甚至是違法亂紀的事情。

吳春蓮出生于一個貧困家庭,由于從小她就受到別人的欺凌,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她一直以來都表現得很強勢,而且很有野心,她常常明白無誤地告訴身邊的人:自己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個有錢有權的大人物,要讓所有的人都看得起自己。

當然由于沒有錢讀書,她很早就輟學了,沒有多少文化,最終只能在一家小小的工廠里上班,這里工資雖然不高,可是日子卻也很平穩(wěn),加上她吃苦肯干,表現一直很好,領導認為她工作有干勁,也有意提拔她??墒撬齾s不甘于平庸,認為一個人既然出來闖了,就要有大作為,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像老板們那樣有房有車,有錢有勢。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她覺得沒頭沒腦地干活只是一個笨方法,于是想辦法通過錢財賄賂、性賄賂等手段慢慢爬上了車間主任的位置,可是她并不知足,認為這輩子只有升官發(fā)財了才算沒有白過,所以她還想著往上面爬??墒巧碓诟呶唬仨氁谐煽儾判?,而吳春蓮大字不識幾個,也根本沒有管理方面的才能,加上她對工作漸漸失去興趣,每日都在鉤心斗角,都在想著如何撈錢送禮,因此大家對于她當上車間主任都頗有微詞。

廠長得知情況后,派人暗中調查此事,結果發(fā)現吳春蓮有重大的賄賂嫌疑,業(yè)務能力雖強,但為人品行不正,于是撤銷了她的職務,辛苦經營關系、努力向上爬的她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有人曾經問股神巴菲特:“你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為什么還要想辦法在股市中撈錢?”巴菲特絲毫沒有動怒,笑著回答說:“我并不是因為錢而炒股,而是為了從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并獲得快樂。”其實任何一個工作者都應該具備巴菲特這樣的心態(tài)和胸懷,除了金錢和權勢,其實還應該從工作中找到快樂,從工作中去踐行自己的理想,去實現和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你對這份工作沒有半點的興趣,那么為什么還要違背心意去接受它呢?

女人在面對工作的時候,有時候需要從那些物質誘惑中超脫出來,錢和地位固然重要,但是工作的興趣、樂趣、自我價值的展示、理想的實現同樣重要。事實上,縱觀那些最杰出的企業(yè)家,他們之所以會獲得成功,就在于對工作的一份熱愛,比如喬布斯的蘋果成為了世界上最值錢最成功的公司,可是喬布斯本人并不是頂級富豪的行列,而且正是他的偏執(zhí)和熱愛才造就了這個偉大的公司和品牌??巳R斯勒公司的總裁艾柯卡為了公司的發(fā)展,甚至一度只象征性地領?。泵涝墓べY,可是他卻拯救了一個汽車集團公司。而像香奈兒、歐萊雅的一些女性掌門人,她們也是出于熱愛,才打造出自己的時尚王國。

女人應該明白,成功并不是依靠金錢或者地位來衡量的,無論做什么工作,你都需要投入自己的愛,只有愛這份工作,你才能夠真正將它做好,才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樂,而這些比起單純的物質享受,顯然要更加高尚得多。所以,無論找什么樣的工作,一定要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一定要做那些讓自己真心感到愉快且有價值的工作。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