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是當代社會的一個標簽,每個人都想要展示自己的個性,都想要利用自己的個性來謀求發(fā)展的機會,可是個性不能太過,人還是應該沉穩(wěn)一些,沉穩(wěn)的人往往能夠沉住氣,能夠理性對待生活。一個人可以有性格,但是最好還是要注意隱藏自己的個性,要懂得適當磨平自己的棱角,因為生活需要你去適應它,而不是讓所有的東西來適應你。
自卑是心靈的腐蝕劑,自信是心靈的發(fā)電機
自卑作為身體缺陷的一部分,往往很容易腐蝕一個人的心靈,因為自卑的人通常都害怕失敗,喜歡逃避失敗,所以常常會缺乏最基本的承受力和抵抗力,一遇到困難就會自暴自棄,或者不敢去直接面對,認為自己不行,認為自己做不到,這樣實際上對心理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脆弱。而且自卑的人往往自我封閉,容易產生陰暗心理,有時候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往往沉不住氣而使出一些陰險毒辣的招數(shù)來傷害對方,但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
正因為這樣,我們要懂得修煉自己的內心,尤其是自卑的人更應該大膽敞開心扉,直面困難,直面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要敢于迎難而上。平時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對手,都不要輕易認輸,失敗了也不要緊,關鍵是不能產生自卑心理,哪怕明知道力量懸殊,也要自信能夠獲得成功,這樣能夠有效幫助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從而確保自己將來能夠更加自如地應對生活。自信是一種氣勢,一種力量,而且自信的人往往會更容易獲得成功。
泰國商人施利華原本是叱咤商界的風云人物,可是隨后他在1997年的金融危機中變得一無所有,正當所有人都替他惋惜和擔心的時候,他卻高興地說:“好哇,又可以從頭再來了。”果然之后不久,他就東山再起,成為了成功的商人。美國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經說過:“我從不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我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彼运庞杏職鈱χ腥苏f:“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有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闭且驗樽銐蜃孕?,洛克菲勒幾乎壟斷了美國的石油。毛澤東將萬里長征當成走泥丸一樣,也曾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這樣的話,正因為這份氣度和自信,他才會成為中國的為人。
這些都是自信非凡的人,而且正是因為具備超出常人的自信風度,他們最終都獲得了超出常人的非凡成功。可見自信就像一個發(fā)動機一樣,自信心越足,人生的電力和動力就越足,自身所能激發(fā)出來的潛力也就越大。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內心的強大,要懂得提高自信心、培養(yǎng)自信心,這樣就不會輕易在困難面前低頭,就不會被生活中的困難和失敗所嚇倒。
花旗銀行某部門曾經想要提拔一個部門經理,經過多輪的選拔,公司最后確定了兩個優(yōu)秀的候選人,一個是白人韋斯利,另一個是黑人拜納姆。韋斯利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無論是家庭背景,還是個人能力都很突出,而韋斯利雖然來自貧民窟,但是能力出眾,這些年憑借著優(yōu)異的表現(xiàn),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杰出人才。
經過幾天的考察之后,公司最后決定讓韋斯利擔任經理,結果一出來,很多員工表示不服從,事實上誰都知道單純從業(yè)務能力上來說,拜納姆才是更好的人選。于是大家紛紛猜測這次選拔存在黑幕,他們覺得韋斯利利用自己家庭的關系和影響力才得到了這個位置,甚至有人抨擊高層領導存在種族歧視現(xiàn)象,就因為拜納姆是黑人,所以才會被拒之門外。
面對種種疑惑,高層不得不出面辟謠。其實拜納姆一開始也不好受,畢竟自己的能力和表現(xiàn)擺在那里,可是高層很快派人找他談話,原來高層認為拜納姆雖然能力出眾,但是因為出身貧寒,不免有自卑情結,很多時候容易猶豫不決。而韋斯利從小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成長環(huán)境好,內心也更加健康自信一些,無論是自己能夠做到的,還是不能做到的,他都會去嘗試,而不是畏畏縮縮、逡巡不前。聽到高層這番評價和解釋,拜納姆心服口服。
如果說自卑是誘發(fā)失敗的重要因素,那么自信就是獲得成功的加速器;如果說自卑是限制自身潛力的籠子,那么自信就是激發(fā)潛能的藥物;如果說自卑是一個困難的放大鏡,那么自信就是用來俯瞰生活的梯子。都說性格決定命運,自卑和自信作為常見的兩種性格,往往會決定人生不同的走向,自卑的人無論多么強大,也會因為信心不足而浪費自己的天賦,而自信心強的人往往可以激發(fā)體內的力量,對于成功的把握要更加有效。
而正因為如此,我們無論面對什么情況,都不要慌張,首先就應該沉住氣,要堅信困難都能夠得到解決。如果一開始就因為自卑而害怕和退卻,那么問題就永遠沒有辦法得到解決,你的信心也永遠沒有辦法得到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永遠受到壓制。
別把習慣性拖延癥當成沉住氣
哲學家伏爾泰曾經說過一個謎題:世界上什么東西是最長的,也是最短的;是最快的,也是最慢的;是最容易分割的,而又是最廣大的;是最不受重視的,而又是最惋惜的;沒有他什么事業(yè)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于消滅,使一切偉大的事物生命不絕。
聰明的查帝格很快就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時間”。因為時間無窮無盡,所以是最長的,但我們常常來不及完成計劃,時間就已經過去了,所以它也是最短的東西;快樂的人,時間過得很快,而在等待的人看來,時間過得很慢;時間可以被切割成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它可以延展到無窮寬廣的境地;時間沒有來臨時,誰都不重視,等到過去后,又追悔莫及;沒有時間,一切行動就是空談;而時間總是輕易忽略并帶走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而將那些偉大的時刻定格起來。
正因為時間很重要,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惜,不要輕易浪費時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時間的重要性,而且常常浪費時間,比如工作的時候,常常習慣于拖延,總是考慮之后再次考慮,表面上看是為了更好地做準備,但實際上只是一種懶散的表現(xiàn)。
其實一旦我們決定去做某件事,就要立即行動,不要輕易拖延,能夠沉住氣去好好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自然很重要,但是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就應該立即動手,要立即付諸實施,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盡快完成,才能盡快達到自己的目標,一天天往后推的話,不僅浪費時間,延誤了時機,而且也會養(yǎng)成懶散、不負責任的性格。
世界花樣滑冰冠軍漢密爾頓堪稱一個傳奇,他曾經在1981年到1984年期間,連續(xù)四次獲得世界冠軍,在花樣滑冰這個楊木中擁有絕對的統(tǒng)治力。在談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時,他認為自己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自己懂得把握時間,想好了就立即去做,絕對不會拖延到下一分鐘,而這一點完全受益于母親的生活態(tài)度和工作態(tài)度。
漢密爾頓的母親曾經是一名中學教師,不過她一直夢想著去大學任教,所以平時都依靠自學來提高自己。那時候母親白天教書之后,每天晚上都要看書,漢密爾頓非常好奇,于是就問她為什么要看書看到那么晚才睡,放到明天看不行嗎?母親意味深長地說:“上天給你的生命不過是許多分鐘,而且是有限的,從你出生那一天開始,你就只有這么多分鐘的生活,并且無時無刻不在減少,因此一旦你準備行動,就必須好好利用每一分鐘?!?/p>
母親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去做的,后來自學成材的她還如愿成為了鮑林格林大學的副教授。所以“把握時間、絕不拖延”就成了漢密爾頓人生的座右銘,他自己其實一直以來都想要成為一個出色的運動員,可是卻總是找借口推脫掉訓練,以至于時間一點點被浪費掉,不禁為此感到內疚。在母親的鼓舞下,他開始爭分奪秒的練習滑冰,每一天的訓練都很充實,正因為這樣,他最終成為了世界冠軍。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段訓誡:“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日月成蹉跎?!鄙罹褪沁@樣,一個人如果總是把自己的工作往后推,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思維習慣,并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那么之后所有的工作都不會受到重視,你對于時間概念也會越來越淡薄。事實上,拖延行為還會輕易腐蝕我們工作的熱情、信心和責任感,這樣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還會阻止我們獲得更大的進步。
貝爾當年并不是唯一發(fā)明電話的人,只不過他是最先申請專利的人,其實另外一個科學家也發(fā)明了電話,可是據(jù)說這個科學家第二天才去申請專利,結果貝爾早他一天申請到了專利。這一天之差卻使得這個科學家錯失了載入史冊的機會,錯過了偉大發(fā)明家的這個頭銜。時間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當我們稍有疏忽,稍有拖延,就可能和成功擦肩而過。正因為如此,每個人都要珍惜時間,都要更好地利用時間,該做的事一定要盡快去做,想做的事也要立即執(zhí)行,不要輕易拖延。
當然不拖延并不意味著蠻干,并不意味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事之前一定要多進行考慮,一個人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沉住氣,不沖動行事,凡事都多加思考,都能夠認真分析,這是把事情做好的前提,也有助于防止自己做錯事。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將習慣性拖延和沉住氣混為一談,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沉住氣是一種淡定的理性的行為,是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為了更好地規(guī)避風險,而拖延則是懶散的表現(xiàn)。所以在生活中,你可以做到三思而后行,但是千萬不要思而不行,不要將行動一次次延遲,這樣做只會失去更多更好的機會。
阻礙我們的不是能力,而是目光狹隘
當一個人身處隧道之中,他的視野就會被限制在隧道之內,眼睛里所能看到的空間只和隧道一樣大,所以身處隧道之人常常誤以為隧道外面的天地無非也就這么大。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隧道視野效應,這個效應告訴我們,一個人常常容易被自己的環(huán)境所局限住,常常會因此而變得目光狹隘,沒有辦法看到更遠更寬廣的世界。
其實隧道視野效應就和坐井觀天的故事一樣,井底的青蛙每天所能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它眼中的世界也只有井口那么大,可是如果它能夠跳出這口井,就會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莊子·秋水中也說過一個故事,大河因為接受百川的灌溉,一路奔流東去,它認為自己的視野最開闊,誰都比不上自己,可是到了北海,才發(fā)現(xiàn)大海無窮無極,看不到盡頭,于是望洋興嘆。
生活中我們常常也會犯目光短淺、自以為是的錯誤,總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最出色的,殊不知自己可能被環(huán)境限制了視野,最終反而會貽笑大方。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取得成功,原因并不在于能力比別人差,不在于我們的專業(yè)能力不夠強,而在于我們的眼界。一個人能夠看到多遠,往往就能走多遠,我們如果目光狹隘、目光短淺,那么我們自然也就沒有辦法比別人走得更遠,沒有辦法比別人做得更好。
艾森豪威爾是美國歷史上十名五星上將之一,還是二戰(zhàn)盟軍的總指揮,其實論帶兵打仗的能力,艾森豪威爾和其他很多名將相比,甚至要差一些,但是在所有上將中,他的晉升速度是最快的,他還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當上總統(tǒng)的五星上將。而他之所以會創(chuàng)造這些奇跡就在于他擁有比別人更長遠的目光,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大局觀,可以說他天生就是一個指揮家和領導者。
其實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國人立即選擇參戰(zhàn),不過美國政府卻陷入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派兵的問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對付日本人,還是將主要力量放在歐洲戰(zhàn)場用來對付德軍。面對這個問題,國務卿馬歇爾和羅斯??偨y(tǒng)一籌莫展,此時艾森豪威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覺得日本國土太小,在亞洲又孤立無援很難有什么大作為。而從長遠來看,歐洲的德國實力雄厚,一旦德軍征服整個歐洲,那么美國就更加被動,到時很難擊敗希特勒和法西斯,所以美國現(xiàn)在應該聯(lián)合歐洲各國對付德軍,阻止希特勒的陰謀得逞。
其實,從情感的角度來說,美國民眾更傾向于向日本復仇,而且日本人在亞洲的擴張也的確威脅到了美國的利益。何況艾森豪威爾本人也曾在菲律賓服役六年,對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可是他并不想因為個人的感情而影響大局。他冷靜分析了時勢,從全球大局出發(fā),認為主要攻打日本是一種短視行為,并不可取,于是直接提出了“先歐后亞”的戰(zhàn)略主張,并制定了一份詳細的美軍赴歐作戰(zhàn)統(tǒng)一指揮問題的報告。
馬歇爾和羅斯福非常欣賞他的大局觀意識以及沉著冷靜的頭腦,于是批準了這個戰(zhàn)略計劃,而且讓艾森豪威爾擔任盟軍總指揮,而在歐洲戰(zhàn)場上,運籌帷幄的艾森豪威爾最終成功擊垮了德軍。
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戰(zhàn)略性的眼光、全局性的思維往往才是最重要的,其實這就是將軍和統(tǒng)帥的區(qū)別,這就是老板和工程師的區(qū)別,這就是指揮者和執(zhí)行者的區(qū)別,一般來說,領導者在專業(yè)能力上可能會存在缺陷,有的人甚至一竅不通,可是他們具備別人不可比擬的開闊眼界,他們能夠看得更深更遠,能夠想得更為全面,所以他們最適合領導別人,而有些人雖然擁有出色的執(zhí)行能力,但是卻目光短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有人說:“領導是雙眼,而非雙手和雙腳?!边@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真正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的是長遠的目光,而不是做事的手和走路的腳,事實上,你需要的不是能力,而是眼界。
正因為這樣,當每個人都想著如何提高自身能力,想著如何成為能力最強的那個人時,不妨冷靜地想一想,其實自己最需要的是超出常人的眼光,是開闊的眼界,只有比別人看得更遠更寬廣,我們才更容易獲得成功。所以我們每個人應該積極拓展自己的視野,不能將自己局限在某個狹小的空間里,也不能將自己局限在當前,凡事要沉住氣,不要盲目做出判斷和決定,應該更好地分析問題,要看得更深遠更寬廣一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沉穩(wěn)才會理性,多慮方可冷靜
美國銥星公司曾是世界上最有發(fā)展?jié)摿Φ墓?,但是由于急功近利、缺乏理性的?zhàn)略部署,這家公司很快就把自己推入破產的尷尬境地。1987年,銥星公司的工程師們提出了一個近似于夢幻的偉大計劃:用66顆低軌衛(wèi)星組成覆蓋全球的通訊網,這無疑是一個很偉大的構想,可是在制定這項偉大計劃的時候,每個人都被計劃本身的光環(huán)吸引住了,沒人愿意認真分析計劃是否可行,沒有人冷靜地思考自己可能面臨的困難和風險。
在一片叫好聲中,銥星公司大膽作出決策,耗費了5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投入這個計劃,可是在實施之后,公司卻發(fā)現(xiàn)收益甚微,畢竟成本高了之后,用戶們的消費成本也會增高,這顯然不是消費者愿意接受的事實,所以購買這項服務的人寥寥無幾。最終因為高成本高負債的風險的步步緊逼,銥星公司無奈宣布破產。
其實,如今有很多企業(yè)和公司都具有這樣的問題,比如很多經濟學家都說中國并不缺少有錢的企業(yè)家,但是卻缺少一個有冷靜頭腦的企業(yè)家。很多時候我們的企業(yè)家只憑一腔熱血辦事,只憑自己的直覺做事,只憑借一時的沖動去做事卻欠缺更長遠的打算,欠缺更為冷靜和理智的思考。他們在創(chuàng)業(yè)時往往具有盲目性,看到什么項目好,就去做什么項目,所做的決定通常都沒有經過認真思考,到最后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蘋果總裁喬布斯曾經說過:“不經理智思考和分析的決策,都是荒唐的?!痹谒磥恚魏我豁棝Q策都不能夠草率進行,需要經過層層審核,需要進行嚴格的認真的思考,這樣才能把事情真正做到完美。正因為如此,現(xiàn)如今,很多公司都主張頭腦風暴法,盡量讓更多的職員參與到決策中來,一方面可以匯集更多好的想法,另一方面則能夠吸收更多的意見,這樣有助于領導者更好地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失誤。據(jù)說谷歌公司讓員工在獻計獻策的時候,寫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寫出可能會遇到的難題和出現(xiàn)的錯誤,公司這樣做很顯然是防患于未然。而甲骨文的老總則讓每個員工在提出某項建議時,至少提出一個反對的理由,這樣就能夠保證決策更為科學合理。
所以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多做一些思考,多做一些分析,不要腦子一熱就沖動行事,凡事都應該要想一想自己可能會付出什么代價,要面臨怎樣的困難和危險,想一想這樣做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只有做更多的考慮,只有把問題想得更加全面周到,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做好防護措施。
很多人都認為一個人如果想得太多了,就太過杞人憂天,也太過膽小了,認為做人完全沒有必要實施擔驚受怕,其實所想并不是因為膽小懦弱,更不是杞人憂天。其實多想并不是什么壞事,一個人能夠多想,就證明他辦事牢靠,為人沉穩(wěn)理性,不會感情用事,而且能夠對自己負責,不輕易冒險,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人。都說小心駛得萬年船,一個沉穩(wěn)謹慎、冷靜多慮的人,往往可以更好地規(guī)避風險,謹小慎微才能步步為營、步步為贏。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睙o論做什么事都要做好準備工作,而多做思考、多做分析其實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準備,凡事多想一想,這樣就可以更為準確地引導自己的工作。喜歡思考的人足夠沉穩(wěn),無論面對什么情況都會克制自己的情緒,而當你思考的時候,往往會慢慢給自己降溫,讓自己恢復理性和冷靜,從而避免頭腦發(fā)熱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有個人有幸見到了金融巨鱷索羅斯,于是就向他討教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投資,沒想到這位喜歡冒險的投資大師,卻說:“在作出決定之前,你要多給自己一分鐘的時間思考一下,冷靜、冷靜、再冷靜?!逼鋵嵾@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不浮躁、不沖動,凡事沉住氣,慢慢思考和分析,之后再做決定。畢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說你敢想敢做就一定會獲得成功,成功應該是一種理性的行為,而不是一種盲目心態(tài)下的產物。
思想家尼采說:“如果錯誤在一開始就存在了,那么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錯誤的,因為結果往往不可能讓你感到滿意。”為了防止出現(xiàn)錯誤,我們只能從源頭上進行制止,所以一開始就一定要好好分析和考慮,只有把問題想得周全了,這樣才不會輕易犯錯,才不至于為自己埋下隱患。
所以我們平時不要輕易就做出什么決定,即便你認為這件事情是十拿九穩(wěn)的,也一定要沉住氣,要保持足夠的冷靜。凡事盡量理智地面對,盡量把問題想清楚,把問題考慮明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規(guī)避風險,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把事情做得更為出色。
學會變通,不要鉆牛角尖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覺得很委屈,比如當自己兢兢業(yè)業(yè),按照規(guī)章制度辦事的時候,卻常常遭別人嫉恨;當我們秉公處理事情的時候,往往會被人仇視;當我們耐心同別人講原則、講道理時,常常被對方嗤之以鼻,怨聲載道。表面上看,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理有據(jù),我們的行為都正直正派,卻總是不得人心,容易引起他人的誤會。其實最大的原因在于我們太過重視那些原則性的東西了,其實生活就像是一場游戲,每個人都在游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游戲就不能太過較真,有時候應該適當變通一下,改變一下游戲規(guī)則,一成不變地死守規(guī)則只會讓你失去他人的信任。
我們常常將那些堅持原則、死守規(guī)則的人稱為老古董,這種人可能非常忠誠,也可能非常正派,對于自己更是要求嚴格,但是在交際方面可能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盡管他們是好人,但是卻往往得不到大家的歡迎。就因為他們思維太過古板,行事太過死板,成天把原則一類的東西掛在嘴邊,喜歡鉆牛角尖,絲毫沒有商量的余地,這樣就限制了自己的交際圈。
事實上,喜歡鉆牛角尖的人只會把自己逼入絕境,因為當你不給別人留下選擇的余地和退路時,別人也會為難你,也會讓你無路可走,這樣實際上對自己的生活很不利。那些看上去正派,說一不二的人,往往會遭到大家的排斥,會成為大家攻擊的對象。比如唐朝的魏征喜歡直言進諫,而且從不退讓,為此李世民幾次幾乎要殺掉他,雖然李世民曾經說過魏征是照射自己的一面鏡子,可是魏征死后,將資料給了史官,其中自然包括一些李世民不愿意見到的東西,所以李世民很生氣地讓人毀掉魏征的墳墓。
1978年,菲佛被任命為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主席,但是剛上任的時候,公司就遭到了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的調查,因為公司里存在資金管理不當?shù)牟环ㄐ袕?。菲佛下意識地感覺到這件事肯定和某些高層有關,這讓她明顯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幸運的是,執(zhí)法部門的執(zhí)行官卻給了菲佛自行補救的機會,他告訴菲佛說只要查出那些貪贓枉法的人,并及時把資金補上,那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不會加以追究,執(zhí)法部門也不會過于為難公司。菲佛于是開始著手調查,很快她就發(fā)現(xiàn)許多項目經理偽造發(fā)票,而且吃回扣,而且還有很多高層也參與其中,他們都在非法挪用項目資金。
其實事情到了這一步就可以圓滿解決了,只要揪出幾只大老虎就行,畢竟公司的董事會也支持她這么做,可是原則性很強的菲佛沒有就此罷手,她覺得只要存在問題的人,那么都應該受到懲罰,即便小過錯也不行。事實上很多涉嫌移動項目資金的人私底下都前來求情,畢竟他們受到了上級的脅迫才會這么做,而且他們挪動的資金很少,事后也都補交了,真正私吞公款的只有高層的那幾個大人物。但是菲佛沒有給這些人情面,而是連同那些“重犯”一起開除了。結果大家都懷恨在心,認為菲佛太不講情面了,事實上這些人并不是犯了什么大錯,而一旦事情被曝光,他們不僅面臨失業(yè)問題,個人的信譽也會受到影響,畢竟沒有哪家公司會要一個有前科的員工。
菲佛沒有給任何人情面,她很快肅清了所有挪用公款的人,但是不久之后,被孤立的她就被董事會炒掉了,很顯然她的行為已經觸犯眾怒,破壞了公司長久以來和諧的工作氛圍和人際關系。后來時代雜志稱她的離去是“管理者的斬首”,但是更多人相信冷面菲佛的離去實際上是一次“自殺”的舉動。
無論是從歷史,還是現(xiàn)實生活來看,但凡正直、講原則、不喜歡通融的人在處理人際關系時都是磕磕絆絆的,他們的社會生活往往也過得很不順利,就是因為過于講道理、講原則,導致人際關系日趨緊張,一旦對方被逼得走投無路,就會奮起反抗。這樣一來,雙方之間的矛盾沖突自然會加劇,試想一下,如果一開始就不那么認真計較,能夠給別人一點回旋的余地和退路,那么事情就能夠圓滿得到解決。
所以人應該懂得適時變通一下,不要總是那么死板,動不動就上綱上線,這樣做只會讓別人更加反感,你也會失去說服力。按原則辦事沒有錯,但是不能被原則束縛住,原則畢竟也是人制定的,規(guī)定永遠是死的,但是人卻是活的,所以規(guī)則可以進行適當改變。比如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我們自然不能糊涂和動搖,一定要堅決按照原則和規(guī)則辦事,而面對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時,最好還是把握靈活變通的處理原則,盡量給人方便。如果死守那些死道理,死守那些冷冰冰的原則,那么只會在牛角尖中讓自己斷絕后路。
其實無論是政治場合、商場還是職場,其實都是人情場,想要處理好各種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處理好人情往來,要注意維持人際關系。換句話說,實際上我們應該讓自己的原則和規(guī)則更具人情味,而不是用冷冰冰的條條框框來束縛自己和他人。
俗話說到了什么樣的山頭,就唱什么樣的歌,我們的生活應該有彈性,我們的處事方法也應該有彈性,應該依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來做出適當?shù)恼{整。當別人的行為和自己的原則發(fā)生沖突時,一定要沉住氣,不要沖動地按照原則辦事,能夠網開一面的就要網開一面,能夠通融的就要通融一下,與人方便也會讓自己獲得更多方便,偶爾給別人開綠燈,那么自己的人生也會一路暢通。
拆掉思維的墻,生活不會有死角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具有很強的慣性,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差不多,我們也總是習慣性地采用某一種思維去辦事,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這種慣性思維并不是單純的一種認知習慣,而是一種比較懶散的自我滿足的方式,因為每個人都不想費太多精力去想其他事,不想冒什么風險去做出改變。換言之,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一以貫之的那些老方法、老思維是最安全穩(wěn)重的,所以會漸漸地懶于突破,更害怕去尋求突破。
正因為如此,絕大多數(shù)人都存在安于現(xiàn)狀的心理反應,而且都在常規(guī)思維下做著一些常規(guī)的事情,他們一輩子雖然安安穩(wěn)穩(wěn),但是也難以有什么大的作為。只有少數(shù)喜歡挑戰(zhàn)、喜歡冒險、喜歡追求新穎的生活方式的人,才能夠獲得最后的成功,這部分的人因為因為遇事時能夠沉住氣,克制自己最本能的思維反應,才能夠想出更為絕妙的好方法,才能夠尋求更多成功的機會。
俗話說有破才有立,想要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那么你就要懂得尋找不同的方法來把握人生,
在19世紀初,美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西部擴張運動,東部有大量人口開始往西部遷移,而在這次大遷徙中,人們很快發(fā)現(xiàn)了加利福尼亞存在大量的境況,當這個好消息得到證實之后,有更多的美國人開始前往加利福尼亞淘金,這就是美國最著名的淘金熱。
為了圓自己的發(fā)財夢,很多人背上行囊,拿著挖掘工具前往加利福尼亞,可是在這場挖掘金礦的熱潮中,并非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富翁,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加利福尼亞,大家都會面臨僧多粥少的問題??墒谴蠹覠崆椴粶p,認定了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好機會,所以都義無反顧地沖過去。
有個青年也夢想著能挖到金礦,于是他也加入了淘金的隊伍,可是一段時間之后,他發(fā)現(xiàn)金礦并不是那么好淘的,往往忙活半天,也只有一丁點的收獲,有些日子甚至是一無所獲,但是他和其他淘金者一樣仍然抱有幻想。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淘金礦的人每天都在石頭堆里,褲子很容易破,很多人甚至一次性帶上很多條褲子,這個小細節(jié)很快給了青年靈感,他意識到這很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商機。
畢竟多數(shù)人到這里都是沖著金礦來的,可是如果能轉變思維,從淘金者那里掙到錢,那么掙錢的機會不是更大嗎?想到這里,青年于是產生了制造更耐磨的褲子的想法,于是他很快返回老家,然后著手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終于制造成了這種更耐穿的褲子,也就是后來的牛仔褲的原型。發(fā)明好褲子之后,他去工廠訂做了一大批,然后運到加利福尼亞,由于褲子耐磨,因此受到了淘金者的追捧,青年的褲子很快脫銷,面對眾多的消費者,青年掙到了一大筆錢,而這筆錢遠遠要比淘金者的收入多。
事實上,青年人之所以能夠獲得非凡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肯動腦筋,沒有盲目地和其他人一樣一門心思盯在金礦上,而是沉住氣,利用更活躍的思維來謀求更大的商機。當別人都在專注金礦的時候,他專注的是挖金礦的人,這種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實際上讓他更加成功地把握住了人生的機會。
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類似的案例,比如巴菲特當年結婚時手持一萬美金,他沒有用這筆錢去買房子,而是拿去投資,結果成就了如今的“股神”神話,如果他和正常人一樣花錢買房子,那么這輩子也許就廢掉了。司馬光在解救落入水缸的兒童時,并不是像平常人一樣,選擇將孩子讓孩子脫離水的固定思維,而是想到了如何讓水來脫離孩子,所以沒有選擇將孩子從水缸里打撈上來,而是直接用石頭砸破水缸,這樣做無疑更加省力,更加安全。當別人都被“西方人喝奶,東方人喜歡喝茶”的固定生活習慣束縛時,有人發(fā)明了奶茶,結果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飲料。
其實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認知水平、認知環(huán)境、常規(guī)想法而產生一些慣性思維,所以無論做什么事,常常都是在固定思維的指導下來進行的,這種固定思維的模式會限制我們生活的突破能力。而你如果總是像一個平常人那樣思考,像平時那樣去思考,那么最終只能成為一個平常的人。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沉住氣,好好做一番思考,能夠突破常規(guī)思維的局限,能夠拆掉思維中的墻,那么就可以讓思維更加活性化,可以想到更加富有創(chuàng)意的點子。
生活時刻處在變化之中,因此我們對于生活的理解也需要做到隨機應變,要懂得用變化和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要懂得破舊立新,不要固守在固定的生活模式之中,也不要固守著以往的思維習慣。做人一定要懂得突破常規(guī),要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生活,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挖掘生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尋找到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