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還有人要為紂王徹底翻案,認為紂王對中國社會發(fā)展有過重大貢獻,其地位在武丁、周武王之上,暴君的帽子是反對他的人強加給他的。所謂罪惡的記載,多出于“寓言十九”的戰(zhàn)國及后人們的隨意夸大。這些人認為,要正確評價紂王,須依據(jù)《尚書》,但《尚書》中所提出的六條罪狀無一屬實,是周朝編造的謊言,為的是讓百姓相信紂王是個慘無人道的昏君,以響應(yīng)周朝的“反叛”。所謂酗酒,無非殷人本好酒,而紂王酒量或許特別大些;所謂不用貴戚舊臣,是以紂王兄微子啟為首的反對派,因喪權(quán)失寵而強加于紂王頭上的;所謂任用小人,是提拔奴隸小臣為大夫卿相,這正是一項進步措施;所謂聽信婦言,其實是因商朝女性活躍,紂王婦可能是名非常杰出干練的人物;所謂輕視祭祀活動,乃彌天大謊,出土卜辭證明,帝乙(紂父)、帝辛(紂)時期的祀典最為完備。如果這樣說,紂王完全是一個“明君”,但為何周朝要滅了紂王呢?學者們推測,殷商覆滅主要有四條原因。第一,殷王族內(nèi)部爆發(fā)了一次大分裂。帝乙把王位傳給了次子紂而不傳給長子微子啟,朝廷遂分兩派。微子啟一派不斷向商紂發(fā)起進攻,他們進行了種種卑劣的活動,如造謠中傷、發(fā)動內(nèi)訌、陰謀行刺、賣國求榮等等。第二,紂王與東夷作戰(zhàn)后,兵力損耗很大,未及休養(yǎng)生息,即遭意外討伐。第三,周武王乘機起兵伐商。這支軍隊經(jīng)過長期準備,強悍而有組織,并有杰出的軍事領(lǐng)導(dǎo)。第四,牧野一戰(zhàn)時,前線軍隊臨陣倒戈,動搖了大部分軍隊的士氣。
更有人為紂王戴上了古代英雄的桂冠。因為他平定東夷,開拓東南,任人唯賢,善待俘虜,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這些進步措施,促進了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種種分析說明,紂王好像并不是一個暴君。是古史故意記載成這樣,還是周朝為表其推翻商朝是順應(yīng)天意,而讓編商朝歷史的人將紂王寫成人人都應(yīng)誅之的暴君?
越王勾踐是否是夏禹的后代?春秋后期,越王勾踐統(tǒng)治的越國崛起于東南沿海。他奮發(fā)圖強,覆滅吳國,進而北上中原,與齊、晉會盟。越王勾踐的軍隊馳騁于江淮之間,魯、宋、衛(wèi)等小國都朝服于他,周天子命他為諸侯之長,成為顯赫一時的春秋最后一霸??墒牵絿窃鯓咏⒌??越國的第一代君王是誰?越王勾踐的祖先究竟是何許人也?對于這些問題,史書上記載不一,學術(shù)界也眾說紛紜,至今還是一個不解之謎。一種流行的意見認為,夏禹治水,周行天下,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市南)召集會見諸侯群臣,后病故葬在那里。到夏禹的第四代孫少康時,為了奉守夏禹的祭祀,就封他的小兒子無余于會稽,這樣就建立了越國。無余是越國的第一代君主,世襲傳位而至勾踐?!妒酚??越王勾踐世家》稱勾踐是夏禹的“苗裔”(即子孫)?!稘h書?地理志》也說粵(越)地“其君禹后”,把越國國君都當作禹的后代。《吳越春秋》中有《越王無余外傳》,詳細記述了無余為祭夏禹而受封的經(jīng)過。今浙江會稽山麓還有大禹陵,相傳就是夏禹的葬地。
但對越國國君為夏禹后代的傳說,歷來有不少學者提出過懷疑,其理由大致有如下四點:一是傳位的世代太少?!妒酚洝氛f無余“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勾踐的父親)。清人錢大昕指出:夏少康至夏桀傳了11代,商湯于紂王傳了30代,周武王至敬王(與允常、勾踐同時)又傳了25代,共有66代之多,而越國傳位卻只有20余代,這是“理所必無”。
二是夏朝的活動范圍在北方。據(jù)《逸周書?度邑》、《戰(zhàn)國策?魏策》、《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等文獻記載,夏人居住的中心在今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以理推測,夏禹不可能遠至今浙江省的會稽山,并安葬于此。三是風俗習慣不同。夏人屬于北方民族,而越人屬于南方民族。越人都把頭發(fā)剪得較短,并且在身上畫有許多龍蛇圖像。越國的國君也不例外。《墨子?公孟篇》說:“越王勾踐,剪發(fā)文身,以治其國”,這是不合北方民族的風俗的。
四是人名、謚號不同。越王名號都沒有什么意義,是諧音字拼湊而成。如勾踐的謚號叫“菼執(zhí)”,意義不明;勾踐的孫子名“不壽”,那是壽命不長、要夭折的意思。這在北方華夏族中是沒有的。對越國國君的先祖有些歷史的記載,持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觀點?!秶Z?鄭語》載史伯說:“羋姓夔、越”,即認為越國姓羋。戰(zhàn)國末趙國人所編的《世本》,也稱越國國君是“羋姓”,并明確提出他們“與楚同祖”。到三國時韋昭作《國語》注,更把勾踐說成是“祝融之后”(傳說楚君的先祖為火官,叫“祝融”)?!赌??非攻篇》又記述越國君王“出自有遽”。據(jù)清人孫詒讓的考證,楚君熊渠在西周夷王時,曾封小兒子為“越章王”,“有遽”就是“熊渠”。由此可見越國國君姓羋,與楚同祖,而其開國者就是楚君熊渠所封的兒子越章王。